新華網石家莊8月30日電(記者 白林)由于七八月份汛期出現的強降雨天氣,河北境內萬里長城大鏡門段出現36米坍塌、山海關城墻出現漏雨險情、烏龍溝段敵樓坍塌。同時,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等國保單位也受到不同程度損壞。
大鏡門是萬里長城四大關口之一,位于張家口市區北端,8月上旬發生長36米、總面積792平方米的嚴重坍塌。記者看到,坍塌墻體附近的長城墻體也出現險情,產生不少寬度約5公分的縱向裂縫,局部地段出現懸空,不時有土塊和石塊夾雜著的城墻磚從10多米高的城墻上滾落下來,昔日雄偉的大境門西城墻向北倒去。
位于淶源縣的烏龍溝長城修建于明萬歷元年。淶源縣文保所副所長安志敏說,7月下旬的強降雨致烏龍溝長城多處出現坍塌,其中大水口段烏字4號烽火臺南側倒塌,烏字5號敵樓遺址一側坍塌。同時,長城大灣梁段倒塌100多米,并發生很大程度的下沉現象,有再次倒塌的可能。
“烏龍溝長城倒塌處對其下面的道路及行人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我們已采取塑料布苫蓋、臨時支護等措施,但這并非絕對安全,后期還得依靠省古建隊維修。”安志敏說。
記者實地采訪發現,河北境內部分長城坍塌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進入汛期以來,保定、張家口出現強降雨天氣,墻體不堪沖刷,最終導致坍塌;二是部分段長城基部的磚石堿酥嚴重,大境門長城自1485年包磚后,一直堅持到現在,在此次坍塌處東面一段長城1995年曾發生坍塌。三是人為和自然原因的疊加,大灣梁段長城由于當地多年來礦山私采濫挖導致這段長城千瘡百孔,加上此次強降雨,出現嚴重坍塌和下沉現象。
除長城外,河北的其它文物也在洪澇災害中受損。在淶源縣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閣院寺、泰山宮,強降雨導致受損情況較為嚴重。
在閣院寺西禪房,記者看到這個建筑的后檐木質損壞,導致大面積坍塌,后墻變形并向內傾斜,其它部位也存在漏水現象。在始建于明初的泰山宮,山門頂部多處坍塌,樓板嚴重變形,垂脊脫落,寺廟的屋脊、檐瓦、勾頭、吻獸等脫落。住持葉宗龍說,由于降雨量過大,泰山宮內出現嚴重的漏雨、漏水現象。
位于易縣的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在強降雨中也沒有幸免。記者日前在陵區內看到,部分神道和輔路水毀嚴重,出現龜裂,隨著洪水浸透,一些路面出現坍塌。馬槽溝也出現坍塌,有的地方裂痕重,光緒皇帝崇陵的馬槽溝坍塌嚴重。此外,一些陵寢房屋漏雨,工作人員已在屋頂鋪上一層塑料布。
據河北省文物局不完全統計,受汛期暴雨影響,淶水縣、涿州市、行唐縣等十多處古代建筑受災較為嚴重,出現局部坍塌漏雨情況。張家口、保定、滄州、石家莊、衡水、承德等市二十多處古遺址、古墓葬,出現局部坍塌下沉、封土流失嚴重等情況,對此,文物部門已采取加固培土、回填保護措施。
為落實防范與搶救措施,河北省文物局專門安排相關人員赴出現險情和災害的文物單位現場,給予指導和處置,以避免對文物造成更大破壞,避免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危險。
同時,河北省文物局向各設區市文物局(文管處)下發了《關于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文物部門和相關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工作預案,落實應急措施,切實加強重點文物的巡查防范,及時了解文物保護單位受災情況,安排指導出現險情的地市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少文物受損。
專家指出,日常維護是文物防災減災的重要環節,因為文物損壞存在潛在危險,因此,必須有一支專門保護隊伍。另外,一些珍貴文物單位目前先進監控技術運用程度偏低,達不到實時監控,因而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文物信息,保護維修滯后。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