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獲悉,截至3月28日,今年北京市僅成交6宗住宅及含居住性質的用地,同比下降70.5%;面積為715531.8平方米,同比下跌73.8%。隨著多輪調控政策出臺,土地成交下滑似乎已成為一種趨勢。
數據顯示,今年1月北京共成交土地23塊;2月成交16塊;3月至今僅成交7塊。其中,居住用地方面,1月成交4塊,2月成交2塊,3月至今仍無成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正在交易的經營性用地”一欄,同樣未發現住宅及含居住性質的土地。鑒于此,業內普遍預計,今年3月北京土地市場居住類用地恐將“零成交”。
另一組數據則顯示,從2月23日以來的24個工作日,北京沒有一宗居住用地成交。
針對這一情況及此后的供地計劃,北京市國土局的相關負責人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并未正面回答。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張月認為,一季度居住用地的成交情況從側面反映了今年政府在計劃居住用地入市時更加謹慎,這一現象將在土地出讓計劃出臺后得到緩解。今年第二季度公布土地供應計劃之后,北京將可能迎來今年的首輪“供地潮”。她還表示,經過幾個月的居住用地成交平淡期,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應該會有所提高,但由于面臨自身資金壓力與整體調控大環境,開發商仍將保持理智。受此影響,居住用地價格可能出現一定的波動,但不會明顯上漲。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各地編制今年土地供應計劃的截止期限為今年3月底前;同時,為保證今年新開工1000萬套保障房的規模,保障房用地的供應計劃將單獨列出。
按照“新國八條”要求,今年的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計劃總量原則上不得低于前2年年均實際供應量。同時,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70%。
上述諸多規定被業界解讀為,國家強調保障房用地的供應規模,或將凸顯商品房用地的稀缺性,并可能推高商品房土地和房屋價格。
歷史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土地實際供應6489公頃,完成計劃的101%,同比增長7%。其中住宅用地實際供應2525公頃,保障房用地實際供應1332公頃,占住宅用地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