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區位于淮北市區南部,青阜、符夾鐵路在此交匯,合徐高速公路、101省道貫穿全境。全區總面積386平方公里,下轄3個鎮(烈山、宋疃、古饒),5個街道辦事處(楊莊、百善、臨海童、前嶺、任樓),總人口35萬。烈山區是淮北煤田最早的開發區域,現已探明地質儲量和可供開發的資源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鐵、銅等近20種。年產優質原煤1000多萬噸,高標號水泥20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電力建材基地。全區分布國有大中型企業20余家,民營企業300余家。目前,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淮北第二發電廠已并網發電,總投資7億元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省861重點工程——淮北市500kv變電站項目正在建設中,投資50億元的平山電廠項目已通過初步論證。
發展載體日益完善,外向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2001年率先在全市進行工業園區建設,目前已形成了總規劃面積為20多平方公里的“一園五區”(劉莊項目區、吳山口項目區、新蔡項目區、洪莊項目區、寶迪項目區)的發展格局。在加快園區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十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3億元,是“九五”期間的1.97倍,年均增長27%,引進各類工業企業52家。
結構調整不斷深化,高效農業規模效益逐步提升。全區通過發展養殖業、經果林業、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初步建成為淮海地區有名的“菜籃子”基地。目前,全區擁有萬頭養豬場6家,千頭養豬場35家,年出欄優質商品豬30萬頭;建成節能溫室大棚3000棟,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年產各類新鮮蔬菜2000多萬公斤;石榴種植面積3萬畝,是全國六大石榴生產基地之一,蘋果、梨種植面積2萬畝,棗、杏、花椒等經濟林近1萬畝,年產各類優質水果3500萬公斤;水產養殖體系日趨完善,養殖水面達2萬多畝。
擁有西漢竹縣城和唐初諸陽縣城遺址以及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裴里崗文化遺址,還有著炎帝出生地的傳說。500多公頃的龍脊山擁用大面積的天然林和眾多景區,傳說是張果老的修煉地;300多公頃的南湖公園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首批命名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400多公頃的化家湖是皖北地區唯一一座中型水庫;洪莊生態園、塔山石榴園、和村萬畝蘋果園生態觀光農業也蓬勃興起。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區基本形成了的“一山兩湖三園”(一山:龍脊山;兩湖:南湖、化家湖;三園:洪莊生態園、塔山石榴園、和村萬畝果園)的旅游發展格局,逐漸成為周邊地區群眾旅游、度假、休閑的熱點地區。
2006年3月,烈山區轄5個街道、3個鎮:臨海童街道、前嶺街道、百善街道、任樓街道、楊莊街道、烈山鎮、宋疃鎮、古饒鎮。共43個居委會、84個行政村。
烈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等10余種。轄區內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淮北第二發電廠現已并網發電,全區分布國有大中型煤礦、選煤廠、焦化廠、發電廠、水泥廠等企業集團20余家,區屬企業100余家,年產優質原煤1000多萬噸,高標號水泥20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電力建材工業基地。
烈山區是中國土地復墾示范區和開發性農業示范區。多年來,烈山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依靠高科技發展生態、綠色農業,是淮海地區著名的水果、蔬菜、水產基地,尤其以豬、牛為特色的畜牧養殖業更是享譽省內外。
烈山區是皖北地區著名的旅游風景區之一。占水面6000余畝,集游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南湖公園,藍天碧水、綠地成蔭,泳場、網球場、垂釣中心、酒樓分布其中,是理想的旅游、休閑、度假之地。洪莊、吳山口旅游農業觀光示范園更是人們休閑、垂釣的好去處。
烈山區正以率先實現工業化、率先實現城市化為目標,堅持硬環境上水平、軟環境創一流的指導思想,努力建立廉潔高效、運作規范、公開透明、真正與國際接軌的新型管理體制,為經濟健康發展搭建平臺,大力實施工業強區工程,全力打造特色工業區、亮麗新城區、養殖示范區和生態旅游區,推進烈山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