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宜秀區是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市轄區,是素有“安徽之源,禪宗之地,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美譽的安慶市三個行政區之一。轄區總面積4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萬畝,優質山場20萬畝?側丝跒2O萬,其中非農業人口8萬余人。文化底蘊深厚。脫胎于原安慶市郊區的宜秀區,人杰地靈,英才輩出。境內張嗣墩新石器時代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清代聞名海內外的書法篆刻家鄧石如及其六世嫡孫、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就出生于這塊土地上;近代山水畫家蕭謙中誕生于楊橋鎮;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故鄉在轄區內的羅嶺鎮。
區位優勢凸顯。宜秀區作為安徽省沿江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宜秀區處于皖西南,皖鄂贛三省交通的樞紐位置,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境內的安慶長江大橋接線將合安(合肥——安慶)高速、滬蓉(上海——成都)高速連為一體;即將新建的上海(南京)安慶城際高速鐵路將安慶宜秀與長三角連為一體。天柱山民航機場、規劃中的安慶火車新站座落境內。該區毗鄰安慶港口,5OOO噸級船舶常年直航,水運自古發達。
自然環境優美。宜秀區境內的巨石山生態文化旅游區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境內的大龍山擁有“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級風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等殊榮。區內秀美的石塘湖是國家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 “鐵硯山房”、新石器時代遺址、“龍山第一剎”摩崖石刻等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遍布境內,靈山石樹、水上世界、鮑沖湖等景點如顆顆珍珠,使宜秀區成為九華山與天柱山旅游精品線路的一個重要節點。
科技教育發達。宜秀區被授譽“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區)”榮譽稱號。大橋開區博士后工作站為該區科技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區內石塘湖漁場是全省重要良種魚示范漁場之一。安慶大學、安慶醫藥專科學院、安徽黃梅戲學校、安慶技師學院等一大批大中專院校座落境內,擁有各類學校75所。
產業基礎雄厚。自建區以來,該區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輕工紡織、機械制造、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為主的工業體系。其中,旺旺食品、阿爾博白水泥、華泰紡織、清怡紡織、廣通玻璃等骨干企業初具規模,F已初步形成了以安慶大旺食品生產基地為核心的食品加工產業群,以中藥飲片基地為核心的藥品加工產業群,以英德利工業園為核心的機械制造產業群。同時,形成了以光彩四期、青園農機、鋼材大市場等為核心的現代物流產業,以農家樂、休閑旅游為特色的旅游產業。全區傳統農業在皖宜季牛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不斷向城郊型農業和都市型農業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花卉、林果等特色農業蓬勃發展。
發展載體眾多。區內省級安慶長江大橋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1.8平方公里,其中, 7平方公里建成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并著手規劃13平方公里的拓展區域。區劃調整后,宜秀區大手筆規劃建設2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城區。目前,起步區內三縱四橫路網業已形成,水、電、氣、通信等基礎設施也正同步跟進。同時,規劃建設中的第三大平臺安慶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正在抓緊前期籌備、總體規劃等工作。各鄉(鎮、街道)也因地制宜建設了一批工業園區。全區業已形成了以大橋經濟開發區、北部新城區和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為支撐,鄉(鎮、街道)工業小區為依托的發展格局。
今天,宜秀區又高瞻遠矚,著眼“在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分工協作中加速發展”的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革為第一推動力,大力實施“城市化、產業集群、東向發展、人力資源優先開發”四大戰略,力爭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努力把宜秀區打造成宜商、宜居、宜游、宜學的生態型現代化新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