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隴海鐵路、 310國道貫穿全境,京九、京滬鐵路,105、206國道擦肩而過。百里黃河故道橫臥其間。她東距歷史名城徐州7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芒碭山雄峙于前,黃河襟帶于后,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沖之稱,是安徽省連接歐亞大陸橋的唯一通道。碭山因盛產(chǎn)馳名中外的碭山酥梨而被譽為“梨都”,是黃淮平原上一顆璀璨的綠色名珠。
碭山是歷史古邑,因有芒、碭二山而得名,卻以盛產(chǎn)酥梨而揚世。年產(chǎn)酥梨3億公斤,現(xiàn)有貯果窖3萬多座,年貯鮮果1.5億公斤。 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調(diào)查總隊最新統(tǒng)計, 九七年碭山水果總產(chǎn)量位居全國第6位,進入中國水果強縣之列。碭山酥梨皮薄多汁、酥脆甘甜,果實碩大,黃亮型美。更兼有消渴生津、化痰潤肺、止咳平喘、清心解毒等藥用功效,被歷代醫(yī)家稱之為“果中甘露子,藥中圣醍醐”,明、清時即被列為貢品。解放后,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毛澤東、****等同志品嘗后給予很高評價,至今更是譽滿天下。一九八五年以來,碭山酥梨連年榮獲國家農(nóng)業(yè)博覽會金獎,九三年獲泰國國際博覽會“龍馬金獎”,九五年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鑒定,獲綠色食品標志。產(chǎn)品遠銷美、澳、東南亞和全國各大中城市。
碭山現(xiàn)今境內(nèi)無山,平疇沃野,四季分明,物產(chǎn)豐富,自然條件極為優(yōu)越。地下有豐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盛產(chǎn)水果、蔬菜、小麥、棉花、玉米、大豆;擁有紡織、釀酒、建材、食品、化工、卷煙、機械加工等多項工業(yè)門類。改革開放的今天,梨都碭山正處在扶搖騰飛的發(fā)展新時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碭郡及碭縣。《漢書·地理志》:“碭山出文石”。《水經(jīng)注》:“獲水又東逕碭縣故城北,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訓詁學家顏師古注:“以有碭山故名碭郡,碭,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縣名。”《明史·地理志》:碭山縣“東南有碭山,其北有芒山”。《環(huán)宇通志》:“碭山,在碭山縣東南七十里,縣之名取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建梁國,革碭郡,碭縣屬梁國。新莽時(9年),改碭縣為節(jié)碭縣。漢光武帝時復(fù)稱碭縣。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遷梁國于下邑(治所在今碭城東3里毛李莊處),碭縣屬梁國。三國(魏)革梁國,碭縣屬徐州。晉武帝泰始元(265年),復(fù)梁國,碭縣并入下邑縣。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碭郡、碭縣。碭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莊處),碭縣治所魯城(其址查無考)。北齊(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隋大業(yè)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qū)。唐,碭山縣屬瞧陽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叫以碭山、單父、虞城、曹州這域表置輝州。后唐碭山縣屬單州。宋,屬單州。金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改屬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興定五年升永城縣為永州,轄下邑、碭山、郟三縣,芒碭山一帶又屬碭山縣年轄。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年)碭山縣為洪水蕩沒,遷治年至保安鎮(zhèn)。元憲宗七年(1257年),復(fù)置縣,還舊地屬東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一帶再屬永城縣。是年,碭山縣并入單父縣,至元三年,復(fù)置大氣層山縣,屬濟州,八年,屬濟寧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碭山縣屬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為府,碭山縣屬徐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碭山縣屬江蘇省徐海道;民國22年屬江蘇行政督察銅山區(qū);民國24年屬江蘇省行政督察第九區(qū);民國37年11月,碭山縣屬豫皖蘇三分區(qū)所轄;1949年元月,屬中原行政區(qū)商丘專署所轄;1949年10月,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署。1953年2月1日,碭山縣屬江蘇省徐州專署所轄;1955年2月17日改屬安徽省宿縣專署所轄;1956年劃屬蚌埠專署。1961年,碭山縣仍劃歸安徽省宿肥專署(現(xiàn)稱宿縣地區(qū)行署)所轄。2000年4月屬宿州市。
碭山歷史悠久,位置顯著。夏分九州,碭屬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屬宋,為碭邑。秦設(shè)36 郡,碭郡為其一,隋開皇18年改為碭山縣。碭山自古人杰地靈、名人薈萃,千百年來哺育過無數(shù)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名人賢士。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于此;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勝轉(zhuǎn)戰(zhàn)趙、魏,死后葬于芒碭山麓;取代李唐,建立后梁的梁王朱溫誕生于碭北午溝里;碭山也是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的祖籍。歷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理萬財而不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資的丁寬,漢時“大戴學”、“小戴學”的開創(chuàng)者戴德、戴圣,與司馬遷共定漢律歷的壺遂,易經(jīng)專家焦贛,名重一時的葛俊清等俊杰賢士代出其間。至于文人墨客、顯達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數(shù)不勝數(shù)。這里有唐朝大詩人李白泛舟觴詠的宴嬉臺,有輪奐巍煌的清真寺,有 “三省莊”、“三省井”,有芒碭二山中的漢墓群、斬蛇碑、陳勝墓。更有每年的梨花觀賞活動中新開辟的梨花觀賞新景點—“烏龍披雪”、“鰲頭觀海”、“瑤池煙霞”、“武陵勝境”、“貢梨園”、“故黃映雪”、“古渡曉月”等,吸引了眾多的海內(nèi)外賓朋,年年來梨都覓古攬勝,旅游觀光。每年陽春三月,春和景明時節(jié),碭山大地萬物復(fù)蘇,故黃漲綠,數(shù)十萬畝梨花吐蕊綻蕾,競相盛開。屆時,放眼環(huán)顧,全縣雪堆云涌,銀波瓊浪,沃野千頃,一片花海,景象蔚為壯觀。白的梨花欺雪,綠的麥苗凝翠,紅的桃花勝霞,黃的油菜若金,絢麗的大自然景色獨步天下。登高鳥瞰,滿目云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這里有全國書協(xié)主席沈鵬先生題名的鰲頭觀海,有全國致公黨副主席楊紀珂先生題名的“梨樹王”,有夾岸繁花競逐的故黃碧水,有萬畝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紅霞沉雪海,泱泱彩云映古黃,詩情畫意,其樂無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墜地,碭山又是果的世界。50萬畝酥梨碩果累累,20萬畝蘋果壓彎枝頭,田間地頭又成了果山果海。到處人歡車鳴,芳香鋪地。置身其間,徜徉園圃,品嘗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樂不思歸,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