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距省會合肥市南70千米,北臨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位居沿江開發開放經濟區,是對外開放縣。廬江自古有“魚米之鄉”美譽。全縣耕地104.8萬畝,年產糧食50萬噸以上,油料4.8萬噸左右,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糧油生產百強縣。林業面積52 萬畝,茶園、果園面積4萬畝,年產干茶320噸;水產養殖面積15.8萬畝,水產品產量3.8萬噸;生豬飼養量為45萬頭,家禽飼養量2000萬只,為全省重點產茶縣、水產基地縣和商品豬準基地縣。
廬江農業是以稻米糧食生產為主,林 、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農業。全縣105萬農業人口耕地99萬畝。境內有山 、有圩、有畈、以丘陵為主。 廬江是“六五”期間國家首批投資建設的商品糧基地縣 ,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5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60萬噸,商品 量25萬噸,其中優質米占40%以上;油料總產近5萬噸,1993年糧,油生產雙雙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各 具特色的名優農產品聞名于世,楊柳鄉年產鮮荸薺3萬噸,被譽為全國最大的“荸薺之鄉”;“白云春毫”、“潛川雪峰”等部優名茶享譽省內外;蔬菜加工初具規模,“三葉”牌系列精制小菜獲'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全縣生豬,家禽飼養量 分別為51.5萬頭和1846萬只,尤其是近年白鵝生產發展迅速,已形成區域特色。 縣、鄉、村、組農技推廣體系健全,其中高級農藝師27人,農藝師77人。“九五”以來,全縣共引進推廣新型實用的農業科技成 果130多項,共有11項推廣成果受到省部級以上的表彰獎勵。雜交稻累計制種3萬畝,種子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1993年在全國率先示范應用農業專家系統,改善了農技推廣條件,提高了農技推廣效果。
廬江縣具有豐富的水面資源,自然條件優越,養魚歷史悠久,自古盛產甲魚、河蟹、青蝦、鱖魚等名貴水產品。改革開放后,漁業生產日新月異,全縣養殖面積達17萬畝,年產水產品產量近4萬噸,位居全省第十位。 養殖品種除“四大家魚”外,還發展了河蟹、青蝦、甲魚、鱖魚、牛蛙、珍珠、烏鱧、羅非魚、革胡鯰等十多個名優品種養殖,其中河蟹養殖為一枝獨秀,養殖面積超過七萬畝,平均產量超過雙千噸,“廬江毛蟹”以其體大、色優、味美、品正而聞名遐邇,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綠色食品,獲省名優產品稱號,“稻田養蟹技術推廣”也獲得省星火三等獎。 全縣漁業科技發展迅速,漁業科普單位14個,水產業專干中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33名,其中副高職稱一名,中級職稱三名。養殖技術日益成熟,推廣和發展了80:20池塘高產養殖、網箱養殖、圍網養殖、稻田生態養殖、工廠養殖和立體綜合養殖,促使漁業步入高產高效,水產品產量和效益逐年呈翻番增長。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狠抓漁業基地建設,加大水產開發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內引、外聯,引進大戶50多戶,引資達8000萬元新上水產項目60個,有力促進了全縣漁業的發展。我縣連續四年獲得省漁業致富工程二等獎,楊柳、同大、白山、白湖四鄉鎮被省政府授予漁業科技示范鄉鎮。
廬江縣有豐富的資源,自古有“魚米之鄉”和“地下聚寶盆”之稱。年產糧食60萬噸以上,油料4萬噸 ,干茶1000噸,水產品產量3萬噸,肉類總產量萬噸。為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也是重要的水產品、畜禽生產基地。該縣境內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有鐵、硫、銅、礬、鉛鋅、紫砂、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等28種,其中:鐵礦儲量10億多噸,硫鐵礦儲量3億多噸,分別占全省的1/4和1/2;明礬石儲量3.5億噸,為全國第二。
境內湯池溫泉水溫高、流量大、水質好;有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和周瑜墓、皖中奇石館等人文景觀。 榮獲部優或省優產品的主要產品有:鋁活塞、風機、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葉精制菜、白云春毫名茶等。羽絨制品、蜂蜜制品、長毛絨玩具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