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這幾天,很多小學生已經進入到了放寒假的狀態。要是問北京的低年級小學生,今年最高興的事情是什么,估計很多孩子會回答說,沒有考試了!
在北京市東城、西城、海淀等部分學校,一年級學生期末考試告別傳統試卷,改玩游戲,甚至家長可以一起陪考。在西城區的一些學校,考場中看不到傳統的試卷,卻到處是孩子們的笑聲,他們考試不答卷,改為做游戲,答對了還能有獎品。比如說,育才學校今年的期末考試就給了一年級學生巨大的驚喜。孩子們人手一張“智慧闖關 快樂遨游”的體驗卡,可以嘗試“把耳朵叫醒”、“螞蟻搬家”、“分秒不差”、“奇思妙想”等等多個項目關卡,每通過一項體驗,家長志愿者評委便會給他們幾顆代表得分的小星星。
人大附小和人大附小京西分校一年級的期末考試更“好玩兒”,家長可以“陪考”,與孩子一起做游戲,來共同攻克“難題”。學校領導說,一年級孩子入學只有幾個月,如果一上來就是緊張的考試,他們肯定不適應,而且還可能畏懼學習。因此學校允許家長陪孩子一起參加考試,在游戲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們愛學、樂學、會學,不把學習當成負擔。
說到寓教于樂,這也是南美不少教育界人士希望的境界,不過學校老師得當心,要是給孩子設立的考試內容太過歡樂,家長可能就不干了。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前駐南美記者王覺眠: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考試,南美國家的孩子也不例外,南美的中小學老師會根據孩子們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得出一個綜合分數,這個分數決定他們是升級還是留級,或者能不能以一張優異的成績單升學,所以期末考試成績還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那么它要面臨語文、數學、社會自然和品德課的考核,隨著年級的升高,考的科目也在不斷的增加,比如說會增加英語、音樂等等課程,在考試方面南美人和我們有一些不同,南美人很重視口頭表達能力,所以在語文和外語考試當中,口試占的比例很大,分數有的時候超過40%,學校要回答老師的提問,要流利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南美人認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思維訓練。
南美有燦爛的本土印第安文化和白人土著發展起來的南美特色文化,那么在小學的音樂考試當中,跳一段本國的民族舞或者會演奏本國的民族樂器也是會非常重要的,也是被一些學校列為必考的項目。現在學生壓力大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南美的家長也覺得自家的孩子太辛苦了,教育改革所以也在這個其中磕磕絆絆的進行著,但是任何一項改革都會面對反對聲,比如說前一段一位秘魯的教育學家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想象力,在考卷上添加了不少漫畫,卷子上面一片花紅柳綠,全都是可愛的小人和小動物,孩子們倒是高興了,但家長們又不干了,說這個舉動應該讓本該認字的孩子不能閱讀到足夠的文字,將來會成為一個半文盲,所以非常的反對,現在這項改變也就無聲無息了,是順從孩子,還是教化孩子,這個教育的老問題一直困擾著南美教育界的人士。
但話說回來,很多家長其實也擔心這種游戲考試的方式。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亞洲的家長總是最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
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秉承著的是快樂教育的原則,和中國不同,澳大利亞的孩子們一年會有四個學期,在整個小學階段孩子們都不需要經歷期中和期末考試,甚至在澳大利亞的小學階段孩子們連標準的課本都沒有,平時上學的時候只要認真和老師們進行互動,完成相應的一些作業就可以了,當然在小學階段小測驗還是有的,但是這些小測驗的成績是都不會告訴家長,所以說對于孩子來說,一點壓力都沒有。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年級的不斷提高,一些測驗和考試也會慢慢的出現,特別是到了高中升大學階段,澳大利亞也會有一場高考,但是對于很多澳大利亞本地人來說,包括高考在內都不用過于擔心,因為高考成績只占它進入大學衡量標準總分的一半,而另外一半取決于他的平時成績,平時在高中里面好好的上課,好好完成作業,那么在高考之前基本上孩子們已經對于能夠進什么樣的大學有了一大半的把握,但是即便是在像澳大利亞這樣考試毫無壓力的國家來說,亞洲的家長們仍然會主動給自己的孩子們加上很多考試的壓力,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優才班,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精英中學,亞洲家長們仍然為孩子們報讀了額外的補習班,以爭取能夠在入學考試當中有一個好成績。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是多少年流傳下來的順口溜。德國學校的情況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德國觀察員薛成俊的介紹:德國各地的中小學不盡相同,但通常情況下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考試,德國考試一般都是四年,非全日制,只有半天上課,中午就放學回家了,而且沒有家庭作業,整個下午都是玩耍時間。
以德國北威州為例,除了寒暑假之外,還有休假和復活節等長假,學校的學生一年又有兩個學期,但是不一定都會有期末考試,包括中小學在內,很多科目的考試都分散在平時,孩子的學習和考試壓力都比較小。小學四年后老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分,然后推薦他們上相應的學校,如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文理中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進入實科中學,成績較差的孩子一般進入職業學托學校。前兩種也就是文理中學和實科中學相當于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上到12年級后進行畢業考試,之后根據高中畢業成績與大學進行雙向選擇,而后者也就是職業學托學校,主要是以學手藝為主,一般是無法進入大學學習的,所以說學校升中學才是決定孩子將來命運的轉折點。這種學制一方面它能讓一些孩子盡早的接受職業教育,有利于技術工人的培訓,畢竟學手藝還是要童子功。另一方面它也過早的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命運,因此長期以來在德國也是備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