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是科技創新生態鏈的重要一環,可以體現國家實力,事關學術主導權、話語權,以及成果發布的優先權,我們必須要加快發展自己的科技期刊。”9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10周年回顧暨“新時代的科技出版”論壇上,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加快發展我國科技期刊的原因。
科技期刊是科技創新成果交流傳播的重要載體,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園地,爭奪國際科技創新話語權和知識產權的主要平臺。為做大做強我國科技期刊,專家們在論壇上深入討論了新時代我國科技出版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除了體現國家實力、事關學術話語權,周忠和認為,發展我國的科技期刊也是為了維護科學研究的全球多樣性。
“就像良好的生物多樣性是維護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出版領域也同樣需要多樣性,科技出版的多樣性有利于打破地區性壟斷,促進全球科學發展和維護學術公平。”周忠和說,中國的科學期刊能夠更加關注國內相關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需求。
當前,中國的科技出版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18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同時,我國不斷出臺研究評價政策,鼓勵科學家將自己的重要成果和代表作發表在國內優秀期刊上。
在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朱作言看來,借著這縷春風,在我國創辦的英文科技期刊的數量和影響力有了顯著增長,不少期刊日益受到國內科技界,甚至一些國際研究者的關注和歡迎。
“但是,與國際先進期刊和出版集團相比,目前我國的科技出版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文章整體質量、同行評議水平、出版服務理念、學術不端行為的防范和處理以及期刊的品牌聲譽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朱作言坦言。
那么,該如何做大做強我國的科技期刊呢?
朱作言表示,必須不斷了解和研討最新的科技出版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地調整自身發展策略,不斷豐富和優化出版技術手段,才能跟上新時代國際科技出版的步伐,為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我們更要立足新時代的中國國情,充分利用我國在體制和政策上的特色與優勢,以百倍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服務于我國科技工作者和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朱作言同時表示。
在展望我國科學研究與科技期刊發展時,周忠和表示,未來我國的科學研究仍將快速發展,以英語為主的科技論文數量和影響仍將不斷提升;英語統治科技期刊和論文在短期內不會改變,我國的科技期刊應當努力探索、擴展自身的生態位。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出版規模和國際影響將不斷增強,但與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增幅比較仍然滯后較多。”周忠和說。
此外,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也是專家們關心的重要議題。在周忠和看來,現階段,中文、英文期刊各自承載不同的功能,英文期刊擔負了國際學術交流的重擔,中國科學期刊要走向世界,英文應當是一個主打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