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俸鎮招商網訊:近日,銅梁縣侶俸鎮,重慶和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人員正在對培育的秋季蔬苗進行管理。該鎮是銅梁蔬菜種植基地之一,為確保供應,他們積極協調蔬菜種植業主,大力種植秋季蔬菜。
萬州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萬州區堅持城鄉統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過去五年,全區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9.2%。
堅持市場導向,根據高山、低丘、沿江地帶不同立地和氣候條件,以及萬州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著力發展柑橘、蔬菜、畜禽、名優小水果、中藥材、名特水產、煙葉等特色農業。已建成種植基地126.5萬畝,水產養殖基地7.2萬畝,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626個。
堅持以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建立“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合作機制,促進企業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培育發展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1家,其中國家級4家、市級29家。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46億元,吸納常年和季節性務工農民10萬人以上,帶動農民增收1萬元以上。
多種形式出資,多種股份參與,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57個,其中部級示范社3家、市級示范社13家、區級示范社49家。全區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12.4萬戶,入社率32.7%。
萬州區財政出資1億元成立農業擔保公司,已開展業務27筆,擔保金額1.02億元。建成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2個、專業批發市場3個、零售市場126個。建成三峽庫區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并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設立展示展銷窗口。
涪陵
突出“四化”建設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近年來,涪陵區按照“穩糧、增收、強基、惠民”的思路,大力推進特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示范化建設。
堅持規模化,特色農業效益不斷增強。在榨菜產業上大做文章,青菜頭種植由一季變兩季,面積近70萬畝、產量超過130萬噸,全國第一,青菜頭對外鮮銷從無到有。
堅持產業化,農業經營水平明顯提升。鼓勵工業企業下鄉建設原料基地,鼓勵社會資本下鄉投資特色農業,鼓勵農民抱團創辦專業合作組織,以工商農業引導大戶農業、以大戶農業聯接合作農業、以合作農業帶動千家萬戶。現有區級以上龍頭企業53戶,榨菜集團成為重慶首家農業上市公司。全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37個、微企2106戶,農戶參合率37.4%。
堅持科技化,農業生產質量大幅提高。農機具推廣量連續7年排名全市第一,以榨菜為主的芥菜研究全國領先,成功培育“涪雜2號”等7個榨菜新品種,培育出10個水稻新品種和“涪陵黃殼龍眼”果樹新品種。
堅持示范化,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初步探索出以二、三產業下鄉投資帶動為特色的美心案例,以城市資本下鄉規模化流轉土地發展效益農業為特色的金科案例,以“龍頭企業+農民土地入股建基地”為特色的桂樓案例,以發展觀光農業、城郊農業為特色的天木案例和李渡案例等5種城鄉統籌帶動方式。
渝北
發揮區位優勢
發展都市農業
近年來,渝北區著眼服務城市,致力打造都市農業,農業結構得到優化,農業效益不斷提升,城鄉發展協調推進。
注重規劃引導,打造服務城市的休閑功能區。針對農村“三山夾兩槽”的特殊地貌,立足城鄉統籌發展,編制了渝北都市農業發展規劃,確立了以農業園區為帶動的“一區四帶”都市農業發展戰略。
強化龍頭帶動,著力壯大現代都市農業。堅持以項目化的思路推進都市農業發展,狠抓重點項目建設,連片成帶打造萬畝楊梅、萬畝梨園、萬畝苗木、萬畝紅楓、萬畝高山草場、十里荷花長廊、十萬畝柑橘、二十里高山設施蔬菜走廊等特色都市農業基地。
推進產業融合,不斷提高都市農業效益。注重農業與旅游、文化的融合發展,狠抓農業產業鏈延伸。依托印盒李花、興隆楊梅、重橋葡萄等產業基地和四季田園、盛世農場等創意農業,每年舉辦“四季歡歌”節慶活動。
整合要素資源,增強都市農業發展活力。出臺“1+5”扶持政策,大力引導城市資本下鄉,著力破解土地、資金、項目、技術、人才、合作組織等制約瓶頸。打捆使用涉農資金,加快推進農村水、電、氣、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每年開展萬人技能培訓、千名農民外出學藝等活動,推動農民向新型農民、農業產業工人轉型。
潼南
發展現代農業
打造西部菜都
潼南縣以效益為標尺,著力建設“中國西部綠色菜都”和“重慶蔬菜保供核心基地”。今年1-8月,全縣新增蔬菜復種面積6萬畝,年內達到85萬畝、產量170萬噸,占重慶主城市場近1/4份額,菜農年人均收入可達萬元以上。
統一規劃,集中實施,每年整合涉農資金2億元以上投入基地建設,建成連線成片標準化蔬菜基地26萬畝,其中萬畝級12個。打通涪、瓊兩江沿岸蔬菜基地20公里通道,構筑起50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框架。
堅持圍繞優勢產業壯大一批、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利用政策扶持發展一批,引進培育11家市級龍頭企業。全縣年加工蔬菜能力達30萬噸、產值21億元,被授予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建成西部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率先在重慶主城建立社區蔬菜直銷店100家,開通網上直銷,潼南蔬菜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五年舉辦5屆菜花節和8次蔬菜采購會,實現節會搭臺、蔬菜唱戲。
加強與市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建成全市首個工廠化育苗中心,推廣蔬菜優良品種130多個,注冊“潼南綠”商標,創建全市綠色(有機)蔬菜重點縣,打造綠色有機品牌。
強化全程監管,搞好源頭控制,嚴把化肥、農藥等農資質量、準入、進貨、銷售、使用“五關”;抓好過程檢測,建立企業、鎮街和縣里三重檢測制度;建立蔬菜質量安全電子追溯系統,可上網隨時查詢蔬菜產地、生產日期等信息。
豐都
大念“牛”字經
敲開致富門
近幾年來,豐都縣堅定不移把肉牛產業作為山區農民脫貧、移民安穩致富的“殷實產業”來抓,現已成為國家現代畜牧業肉牛養殖核心區、國家科技富民強縣示范縣、全國產業扶貧示范縣。
堅持集群式發展。建成養牛場萬頭2個、千頭17個、百頭131個,從過去常年存欄幾萬頭牛增加到31.5萬頭,規模躋身全國前列。
堅持融合式互動。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農民主角、科技支撐、金融支持”融合互動的肉牛發展機制,三年用1億元財政資金投入撬動了21.5億元民間資金,構建了集飼料、良繁、加工、研發等為一體的肉牛產業鏈。
堅持引擎式帶動。恒都公司建成單體規模亞洲最大的1.5萬頭養殖場、中國南方最大的肉牛綜合交易市場和全國首家電子交易中心。全縣涌現出龍頭企業35家。
堅持創新式激活。創新“企業購牛、農戶領養、回收母牛、犢牛歸戶”母牛領養模式,推行“政府搭臺、購養分離、收入分成”肉牛托養模式,建立“流轉租金+土地股金+就業傭金”“三金”增收機制,農戶一年養3頭母牛增5000元,養3頭育肥牛增9000元,種每畝牧草增2000元。全縣45%的農戶參與到肉牛產業。
堅持內涵式擴張。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西本”新品系。依靠科技,變廢為寶,推行有機肥生產、蘑菇種植、沼氣發酵等技術,利用秸稈、稻草、酒糟、果渣等作飼料。牛糞處理率達95%。
忠縣
做大做強柑橘產業
打造全國知名品牌
忠縣已建成柑橘基地果園27萬畝,帶動6.5萬果農(其中移民2萬)增收致富。柑橘產業形成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產業鏈。
積極穩妥擴大基地果園規模。采取招商引資、財政注資、社會投資等辦法,整合農業、移民、國土、農綜、扶貧等資金,多元化解決建園“資金難”。采取大戶經營、公司租賃、股份合作等模式流轉土地,多渠道解決建園“用地難”。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驗收的“五統一”要求,有效解決建園“操作難”。統籌各方力量,專設果業局,在柑橘基地鄉鎮設柑橘辦,實施聯合建園,解決建園“管理難”。
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科技支撐,做強柑橘產業。成功引進三峽建設集團、美國博富文柑橘2家柑橘加工龍頭企業,建成鮮果處理、濃縮汁、鮮冷橙汁3條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18萬噸,是亞洲重要的鮮冷橙汁生產基地。依托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果樹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柑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年育苗能力達275萬株的工廠化柑橘脫毒容器育苗基地。建成全市首個山地機械化果園。
打造柑橘知名品牌。“忠州夏橙”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忠縣錦橙”被認定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忠縣柑橘”通過地理標志認證。“忠橙”牌鮮果進入中東國家市場,NFC橙汁出口韓國等國家和暢銷國內12個城市。依托花果同樹的獨特景觀,培育“橘海人家”旅游品牌。
秀山
三大驅動添活力
特色農業增效益
秀山堅持“金雞齊鳴”、“五花齊放”,山地特色農業提質增效,“三大驅動”助推農民持續增收。
融合驅動增效益。引進培育市、縣級龍頭企業71家,發展專業合作社280家,農戶入社率達42%。按照“山上栽花,丘陵種茶,平壩種糧,荒坡栽桃,林下養雞”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片布局。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聚集農產品加工企業19家,已形成5萬噸涼茶、1000噸金銀花飲片、3000噸綠原酸、500萬只土雞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格局,農產品加工轉換率達到79%。以物流園區為依托,建成武陵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名特優農產品總匯、中藥材信息預警和電子交易中心、中藥原料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站,金銀花等中藥材實現遠期交易、網上交易。
創新驅動樹品牌。與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創辦專家大院、人才服務站、田間學校。實施“品牌興農”戰略,注冊農業商標230個,獲“三品一標”認證13個,金銀花基地通過國家GAP認證,獲得茶葉、黃花、油茶、獼猴桃、豆腐乳、大頭菜、桐油、金銀花等8個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財富驅動添活力。提供農業擔保近7億元、貸款7.4億元,累計發放“三權”抵押貸款6.3億元,為返鄉農民工創業和涉農微企投放貸款6000萬元。建立金銀花產業“四補四強”、土雞產業“四補一保”等補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