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組織部向曹海平博士(左二)轉授“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證書
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匯聚山區小縣——將樂縣,這是發生在福建閩西北的一件新鮮事。
截至目前,該縣擁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名,引進18名博士、24名碩士創新創業,15名院士、60多名博士和碩士非常駐開展項目合作,在新材料、生物制藥、綠色農業等領域吸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7000余人。 將樂,這座“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千年古邑,是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競爭戰中贏得一席之地的? 拋好引才聚才“紅繡球” 人才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于人口只有17.6萬、經濟尚處起步發展階段的將樂,匯聚人才的優勢在哪? “將樂山好水好空氣好,其優勢在生態,發展靠人才。我們要創造更多更好的聚才引智條件,讓將樂的青山綠水凸顯更大的競爭力。”將樂縣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縣委書記蔣先東明確提出了人才發展要求。 很快,縣里先后出臺了扶持重點產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引才用才政策,設立了以創業創新人才為主要考量指標、規模達2億元的工業經濟百億行動專項扶持基金,以及動態保持1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目前已累計提供人才創業融資資金7000余萬元,兌現人才獎勵資金210多萬元,建設高層次人才公租房100套。 有了含金量較高的政策“紅繡球”,沒有好的“拋法”,往往容易造成“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尷尬境地。將樂縣結合實際,量身訂制需求條件,利用“招商推介會”、“返鄉懇談會”、“擂茶文化節”等活動載體宣傳人才政策,通過成功人士引才、招商引資引才、科研實踐基地引才等方式,實現人才高端對接。 與此同時,把打造優美生態山水城市為引才聚才的又一抓手。去年來,投資10多億元資金推進城區道路、擂茶文化廣場、濱河景觀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環境更加宜居宜業。 “繡球”越拋越遠,越拋越廣,力度也越來越大。目前,該縣已建立2家院士工作站,與北京林業大學等國內外16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重大項目攻關等聯姻合作,帶動了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落地,開發產學研合作項目35個,新建產學研聯合體8個,吸納各類人才近800余人次到將樂創業。 搭好留才育才“大平臺” 削鐵如泥? 這不是魔術,更不是神話,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將樂縣瑞奧麥特公司生產車間的一幕:一塊金屬放入煅燒爐內,幾分鐘后取出,用一把水果刀便可隨意切削。曹海平博士發明的這項RSF技術是一種全新的金屬成形方法,被科學家譽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金屬材料成形加工辦法”。 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平臺。人才效益的激發,常常需要耐心、細心和周到的要素保障服務。將樂縣通過建立縣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高層次人才制度,開展專家服務團上門服務,對重點培育的創新團隊、領軍人才和科研課題落實包保措施等,助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瑞奧麥特公司資金不足,縣里探索實施專利質押貸款,很快就解決了200多萬元資金需求;產業發展要用地,縣里在將樂經濟開發區積善園設立3平方公里的輕合金半固態新材料專業園…… 有了這樣的好平臺,瑞奧麥特公司的發展沒了任何“羈絆”。在科研團隊的努力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技難題。目前公司已被列入福建省重點企業、福建省“十二五”規劃培育的“百億企業”,承接的瑞典KLE公司大功率LED燈散熱器、柳州易舟公司空調壓縮機渦盤等項目已量產,國內的華為、聯想、世界上最大的軸承廠SKF等,都與其建立了合作關系,今年3月又入選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在“借智登高”中通江達海 由周中祥和葉元杰兩位留美博士創辦的福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我國首個與美國哈佛大學數據庫對接的“計算機輔助創新藥物研發中心”,一個全新的生物醫藥產業正在將樂蓄勢待發。 人才競相顯身手,一花引得百花香。引進一名高端人才,帶來一個創新團隊,催生一個新興產業,培育一個新經濟增長點。 隨著曹海平等一批高端人才到將樂創業,帶動了瑞奧麥特輕金屬、華虹智能科技、通海鎳業等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重大項目落地,催生了近30個企業研發團隊或技術中心,其中6個被評為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有效促進了將樂產業轉型升級。 如今,曹海平等高端人才已成為該縣的一張靚麗名片。福建省最早設立的將樂玉華洞院士工作站和全國唯一的林業產業院士工作站,成了相關領域科技人才開展科研實踐活動的樂園,已有尹偉綸等15名院士專家、500多人次博士和碩士前來開展科研活動,落戶的國家科研項目達17個,帶動了周邊縣生物能源產業、松材線蟲病防控等發展合作,并逐步輻射到全省。 高端人才的引進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逐年增加,成為拉動將樂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今年上半年,全縣絕大部分經濟指標增幅高于三明全市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