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是我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筑之鄉和藝術之鄉,國家園林城市、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鄰港澳,北距廣州市110公里.東北連新會,正北靠鶴山,東南近臺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鄰新興。全市總面積1659平方公里,境內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東、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東橫貫市腹,地勢自南北兩面向潭江河各地帶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占全市面積的69%,丘陵面積占29%,山地面積占2%。潭江、蒼江相會,穿流而過,水深河寬,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素有“小武漢”之稱,歷來是重要商埠和貨物散集地。
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占全市總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其余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滿族、瑤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開平市是全國著名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共75萬人,分布在世界上67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廣大旅居海外鄉親熱心支持家鄉建設,興辦教育、衛生、慈善公益、文化和福利等公益事業,為家鄉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景點名勝】
開平市屬南亞 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年均氣溫21.5度,年降雨量1700-2400毫米,是旅游度假勝地。開平市的名勝古跡游覽景點有開平碉樓 、立 園 、赤坎歐陸風情街、 南樓紀念公園 、梁金山風景旅游區、孔雀湖旅游區、 開元塔公園 、風采堂 、旅游購物街、 加拿大村、 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等。
【土特產】
樓崗狗肉、 馬岡鵝、水口白菜、潭碧冬瓜、水口腐乳、金雞番葛、金山火蒜、陂頭桂味荔枝、等。
【交通】
開平市水陸交通方便,開陽高速,325國道橫貫全境地,全市通車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市區通各農村鎮的道路全部水化。三埠港列為國家一級口岸,有客、貨輪直抵香港、廣州各沿海各地,其中2艘往返香港的豪華客輪,5小時可達目的地。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控化。
【礦產資源】
開平市礦產資源豐富,有鐵、錳、銅、錫、金、鈾、獨居石、鋰云母、煤、耐火石、鉀長石等33種。農業以水稻為主,是廣東18個重點產糧區之一。
經濟概況 工農業出口產品達380多種,土特產金山火蒜、廣合腐乳行銷世界,經久不衰;嘉士利餅干、嘉士利五香味花生等系列產品質優價廉,揚名中外。開放改革以來,開平堅持工業興市,興辦了一批具有八、九十年代先進水平的企業。目前,全市形成了化纖、紡織、制衣、食品、電子、明膠等支柱產業,嘉士利餅干、花生和廣合腐乳等30多個產品獲部優獎。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20家,其中滌綸企業集團達25億元,成為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一。嘉士利、依利安達、味事達、鋁業集團等7家企業分別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依利安達、凱德電器、平順織布等企業被評為全國500 家最大外商投資企業之一,依利安達、簾子線等6家企業被廣東省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開放改革以來,開平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近年開平市委、市政府堅持“團結發展”的主題,積極營造“安全、賺錢、開心”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多的外商對開平投資辦實業充滿信心,目前,香港、澳門、臺灣、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法、德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均在開平投資設廠,全市現有“三資”、“三來一補”業700多家。國際大企業如美國聯信公司、法國GBI公司、新加坡匯 亞公司、香港依利安達公司等均在開平辦有高科技企業,它們成為開平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開辟了幾個工業園區,用水、用電、用地成本及各項收費均比周邊城市低,有利于投資者的初始創業。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使開平形成了化纖、紡織、食品、電子、醫療、新材料等六大支柱產業。全市經濟 發展迅速,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等每年均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長,開平市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華僑文化氣息。
聞名于世的開平碉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平人文地理的濃厚,區位特點,珠三角經濟發展擴張和開平在珠三角的“城郊型”位置,決定了開平廣闊的發展規律空間和強勁的后發優勢,也使開平成為粵港經濟圈的重點組成部分,為港、澳、臺及海外實業家投資辦實業展示了廣闊的前景。開平市第三產業發展很快,商業貿易繁榮,擁有全國第一家縣級五星級酒店--潭江半島酒店,還有四星級和三星級酒店,可為客商提供吃、喝、玩、樂的優質服務,開平已逐級發展成為粵西最大的涼果批發市和水暖衛浴器材市場,目前在開平水口鎮籌建的水口衛浴器材展覽中心,將成為以后定期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水暖衛浴產品展銷會的主會場;水暖衛浴器材貿街也在2001年開始興建。開平作為全國水暖衛浴器材生產王國和商貿王國的地位已逐步確定,發展前途遠大。
開平金融體系穩健齊全,銀行分支機構遍布城鄉,可為顧客提供多方多樣的金融服務,包括外匯貸款、結售匯業務、外匯買賣業務、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國際結算業務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金融公司機構均在開平開設分支機構,形成了一個國強大的金融服務網絡。
行政區劃
開平市轄2個街道(長沙、三埠)、13個鎮(月山、水口、赤水、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樓崗)。
歷史沿革
明置開平縣,因縣治在開平屯而得名。
1993年1月5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1號)撤銷開平縣,設立開平市。
1999年6月21日,民政部批準(民發[1999]45號)將開平市人民政府駐地由三埠街道長沙沿江東路135號遷至長沙街道長沙光華路1號。
2000年,開平市轄3個街道、15個鎮。總人口668692人,各鎮人口: 三埠區街道 145900 長沙區街道 84558 沙岡區街道 36542 水井鎮 5262 月山鎮 36071 水口鎮 35735 沙塘鎮 28371 蒼城鎮 31114 龍勝鎮 31681 大沙鎮 27335 馬岡鎮 36914 塘口鎮 26065 赤坎鎮 45525 百合鎮 23664 蜆岡鎮 16700 金雞鎮 19546 赤水鎮 27029 東山鎮 1068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開平市轄3個街道(三埠、長沙、沙岡)、15個鎮(水井、月山、水口、赤水、東山、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
2004年,水井鎮并入月山鎮,東山鎮并入赤水鎮。區劃調整后,開平市轄:三埠街道 長沙街道 沙岡街道 月山鎮 水口鎮 沙塘鎮 蒼城鎮 龍勝鎮 馬岡鎮 大沙鎮 塘口鎮 赤坎鎮 百合鎮 蜆岡鎮 金雞鎮 赤水鎮
2005年5月,開平市轄3個街道(長沙、三埠、沙岡)、13個鎮(月山、水口、赤水、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
2005年7月28日,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同意調整開平市水口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粵民區[2005]38號)同意撤銷開平市沙岡街道辦事處,并入水口鎮。新水口鎮全鎮總面積為80.5平方千米,總人口8.4萬人,另有外來人口2萬多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平市轄2個街道(長沙、三埠)、13個鎮(月山、水口、赤水、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
村(居)調整情況
2004年7月8日,中共開平市委、開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開平市調整村委會>規模實施方案》的通知》(開委[2004]8號),以下村委會均可列入規模調整和“村改居”的范圍:
1、建議予以撤并300戶以下的村委會31個。 月山鎮:水一村委會;沙塘鎮:下麗、五星、錦平村委會;龍勝鎮:齊洞、蟠龍村委會;大沙鎮:崗坪、新星、榕樹、黎星、聯星、小雄、富食、沃江村委會;塘口鎮:草坪村委會;百合鎮:馬降龍村委會;蜆岡鎮:風光、蝦洞、七聯、西南村委會;金雞鎮:石灣、石逕村委會;赤水鎮:瓦片坑、湴溪、象欄、橫洞、長塘、上下洞、黃松樹、高山、合水塘村委會。
2、原則上并回原生產大隊規模的、70年代分離出去的村委會57個。 月山鎮:崗鋒、錢二、錢三村委會;沙岡辦事處:寶峰、新屋、向陽村委會;蒼城鎮:聯豐、聯勝、聯紅、田心、蓮塘村委會;龍勝鎮:聯塘、塘頭、岡咀、官渡、赤岡、梧村、橋新、成岡、那泔、西杰村委會;馬岡鎮:公安、竹山、翠山、張屋、曲水圍、建新、樓堂村委會;赤坎鎮:龍背、蓮紅村委會;百合鎮:橋上、北降、三圭、儒南村委會;金雞鎮:屯村、向北、五聯、鎮一、高西、橫岡、民新、紅光、水山村委會;赤水鎮:沙洲、朱屋、旗尾、茶坑、黃獅坑、清汰、尖岡、牛汰、四聯、永豐、步星、西和、東星、悅寧村委會。
3、城區、中心鎮所在地,原則上要由村委會建制改為社區居民委員會建制的村委會17個。 水口鎮:東方紅、紅花、后溪村委會;沙岡辦事處:紅進、新美、開莊、風采、岡中村委會;長沙辦事處:沖澄、幕村、三江、八一村委會;三埠辦事處:中山、逕頭、思始、南山、勒沖村委會
〖申報過程〗
北京時間六月二十八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廣東的開平碉樓與村落》順利通過表決,成為中國第三十五處世界遺產,也是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遺產簡介〗
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筑材料來分,可以分為四種:石樓、夯土樓、磚樓、混凝土樓。
石樓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在當地又稱為“壘石樓”。墻體有的由加工規則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則是把天然石塊自由壘放,石塊之間填土粘接。目前開平現存石樓 10 座,占碉樓總數的 0.5 ﹪。
夯土樓分布在丘陵地帶,以赤水鎮、龍勝鎮為多。當地多將此種碉樓稱為“泥樓”或“黃泥樓”。雖經幾十年風雨浸蝕,仍十分堅固。現存 100 座,占碉樓總數的 5.5 ﹪。
磚樓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區,所用的磚有三種:一是明朝土法燒制的紅磚,二是清朝和民國時期當地燒制的青磚,三是近代的紅磚。用早期土法燒制的紅磚砌筑的碉樓,目前開平已很少見,迎龍樓早期所建部分,是極其珍貴的遺存。青磚碉樓包括內泥外青磚、內水泥外青磚和青磚砌筑 3 種。少部分碉樓用近代的紅磚建造,在紅磚外面抹一層水泥。目前開平現存磚樓近 249 座,占碉樓總數的 13.6 ﹪。
混凝土樓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區,又稱“石屎樓”或“石米樓”,多建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華僑吸取世界各國建筑不同特點設計建造的,造型最能體現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樓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國進口,當時稱為“紅毛泥”)、砂、石子和鋼材建成,極為堅固耐用。由于當時的建筑材料靠國外進口,造價較高,為節省材料,有的碉樓內面的樓層用木閣做成。目前開平現存混凝土樓 1474 座,在開平碉樓中數量最多,占 80.4 ﹪。
按使用功能,開平碉樓可以分為眾樓、居樓、更樓三種類型:
眾樓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戶人家集資共同興建,每戶分房一間,為臨時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閉、簡單,外部的裝飾少,防衛性強。在三類碉樓中,眾樓出現最早,現存 473 座,約占開平碉樓的 26 ﹪。
居樓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獨資建造,它很好地結合了碉樓的防衛和居住兩大功能,樓體高大,空間較為開敞,生活設施比較完善,起居方便。居樓的造型比較多樣,美觀大方,外部裝飾性強,在滿足防御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為村落的標志。居樓數量最多,現存 1149 座,在開平碉樓中約占 62% 。
更樓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崗、河岸,高聳挺立,視野開闊,多配有探照燈和報警器,便于提前發現匪情,向各村預警,是周邊村落聯防需要的產物。更樓出現時間最晚,現存 221 座,約占開平碉樓的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