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論】據新民網報道,復旦一名剛獲直升博士生的醫科碩士中毒,因搶救無效,今天下午不幸去世。警方在該生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基本認定同寢室某同學存在嫌疑,目前嫌疑人已被刑拘,該生亦成績優秀。
無獨有偶,上海另一所名校近日也被卷入一起刑事案件。上海財大一名畢業生因求職與情感不順,居然持刀搶劫銀行被捕。
現代人需要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在校時有學業壓力、社交壓力,畢業了也會有就業壓力、情感壓力。名校要培養社會的棟梁之材,本應將學子的心理抗壓能力作為教育的優先選項,遺憾的是,應試教育模式下,這項工作卻常被教育工作者放到非常次要的位置,名校亦往往難以免俗。希望上海名校在連續的警訊中趕緊回頭補課。
近年來,不少高校紛紛在德育課程中加入了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容,也大都配有一些心理咨詢專業教師,為在校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化解了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值得肯定的,但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從海外名校的經驗看,除了知識性技能灌輸,主動將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沖突提前“引入”學生的寢室生活,有意識培養學生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的能力也很重要。
哈佛大學新生入學第一年,校方新生主任就會刻意將不同文化背景、社會階層、興趣愛好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寢室,讓他們迅速體驗文化沖突、生活習慣沖突、個性沖突等帶來的強大壓力,為他們走上社會提前鍛煉適應能力。
另一方面,該校既明文規定尋求幫助是學生的責任而不僅僅是權利。也為此提供了細致的安排,宿舍舍監會通過組織社交聚會來擴大學生尋求社會支持的機會,每棟樓也都會有一位終身教授當“家長”,隨時關心學生們如何應對學業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還有一群博士研究生擔任導師,為學生找工作提供社會支持。
近年來,復旦、南科大已先后開始本科生寢室“書院制”的改革實踐,這是非?上驳,希望這樣的改革快點覆蓋到包括碩士生、博士生在內的所有學生,也能更快從形式模仿轉向深層次的教育理念契合,真正讓寢室生活成為學子們獲得抗壓鍛煉、社會支持的24小時課堂,真正讓“教做人”成為比“教知識”更重要的教育工作。(新民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