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阿里巴巴IPO的各類消息占據了IT和財經報道的頭版頭條,不過,CNN的財經評論卻認為,百度比阿里更值得投資,投資者切不可因關注阿里而忽視了百度。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結合CNN的評論,以及目前互聯網行業格局,我總結出了以下幾個原因,供大家參考。
首先,資本市場的投資習慣并非“喜新厭舊”,而是股價的增長潛力和可持續性。自2005年成功在美國上市以來,百度股票一路看漲,已漲至上市首日收盤價格的16倍,這在過去的九年間比蘋果、谷歌和亞馬遜都要出色。說明百度的股價走勢具有穩健性、可持續性。而阿里上市之后,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證明自己,所以,這方面百度占有一定的優勢。更何況百度現在的估值水平也不高。
其次,美國的資本市場更偏好像谷歌、蘋果、微軟這種致力于技術創新、產業革新的企業。在這方面,國內的百度最具代表性。比如百度對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汽車的探索,就符合技術創新、產業革新的理念。而且,百度的一些東西在全球范圍內看,都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比如“影子導航”技術就是典型。另外,百度還將創新的觸角伸向了智能硬件領域,前不久,百度申請過三項與之相關的專利,分別為頭戴式設備校準專利、智能手環專利、智能手表控制專利。百度的這種技術創新能力非常符合資本市場的價值觀,而在這些方面,阿里卻要遜色許多,因為阿里的優勢,更多在業務層面上。
其三,在業務層面,百度的搜索和阿里的電商同屬本領域的第一梯隊。而且,百度還在通過各種途徑染指其他業務,比如直達號的推出,百度糯米和百度地圖等戰略的深入,百度錢包的推出,都反映了百度在O2O、移動電商領域的野心。更何況,百度擁有巨大的流量優勢,在移動端擁有多達14款用戶過億的APP,這些對百度商業模式的拓展非常重要。所以,在業務的可想象空間方面,百度至少不會比阿里小。
其四,百度的核心優勢更穩固,無論是之前的360,還是后來的神馬,都無法撼動百度在搜索領域的地位。相比之下,阿里卻遭遇著更多的挑戰,從打車軟件大戰、春節紅包大戰,到前不久微信推出刷卡服務,都能側面看出,阿里的電商體系并非堅不可摧。尤其在移動電商迅猛發展的今天,這種趨勢更明顯。換句話說,阿里的抗風險能力相對會弱一些,這會影響其股價的表現。而百度的抗風險能力相對強一些,股價自然會繼續呈現穩定攀升的勢頭。
據報道,在過去3個月,來自華爾街的72家頂級基金低調增持百度10.7億美元;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將百度股票評級定為“增持”,德銀同期發布的研究報告也將百度定為“買入”評級。這些都反映了百度投資價值,那么未來百度股價能否保持之前的強勢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