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鶴山公所
鶴邑旅中美洲巴拿馬鶴山公所,正式成立于1920年,在當時僑社中屬成立較早的僑團組織。在成立之前,首先由先僑呂梅生、鍾錫、呂亮、鄭冠之、邱嘉興等幾位發起,并起草章程。當時登記入會者只有二十多人,隨后即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規章、產生首屆理監事會職員,推舉呂梅生為主席、呂亮為副主席、鄭冠之為秘書、邱嘉興為監事長,并呈送巴拿馬政府申請備案注冊,不久便得到批準為合法僑社團體。
上世紀30—40年代,受到世界大戰的影響,而且在40年代巴拿馬新總裁亞努夫登任之后,實行排華政策,使華人無法立足,大部分僑胞傾家蕩產,只身逃返祖國,損失非常慘重,所有僑社機構全部解散。直到1945年戰后和平,亞努夫被軍民推翻,中國人才得以重見天日,再到巴拿馬發展事業。到1953年,首先由一批較年輕的熱心公益的僑胞結合老華僑重新恢復辦理前時僑社事務,修改章程,租屋作為公所辦理事務,聯絡僑胞,增進鄉梓感情。1957年,會員提議公所購置物業。眾鄉親齊心合力,集腋成裘,購得現在二層高的樓房,樓下是一個商業鋪位,樓上作為鶴山公所永遠會所。經過四年多的收租及征收會員費,再建了一座鶴山公祠(義莊),安置邑僑先友。
目前該會有會員300余人,包括土生土長的華裔及家屬,估計有1000多人。雖然人數少,但該會卻是一個健全的僑社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