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哈爾濱8月6日電(記者 王舒)記者6日從哈爾濱社科院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了解到,該院“美國解密日本細菌戰檔案調查研究”課題組成員,曾于2011年赴美國國家檔案館和國會圖書館開展調研,查找日本交換至美國的731部隊核心資料。經過一年多的整理,該中心于今年5月份成功將復制回國的資料編譯成冊。6日,該院率先對外披露了資料中有關731部隊制造細菌彈的類型及設計圖等秘辛。
“731部隊于1937年至1942年間共生產了1700余枚細菌炸彈,其中包括用于污染土壤的炸彈,用于播散細菌云霧的炸彈,以及通過創口感染造成傷亡的碎片彈藥等,共分為十大類型……”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彥君告訴記者,依據美國掌握的二戰期間日本細菌戰檔案《湯瑪斯·英格利斯報告》和《阿爾沃·湯姆森報告》,參考其中翔實的設計圖紙和實驗數據,可以證實731部隊以進行細菌戰為目的開展了長期的細菌武器研究、實驗和生產的歷史事實。
731部隊曾進行多種類型細菌炸彈的研究,并通過野外實驗驗證其攻擊效果和殺傷力,逐步改進炸彈類型,最終確定了以鼠疫菌和炭疽菌為主要菌種,以石井式陶瓷細菌彈、HA型細菌彈為主要類型的細菌炸彈。
楊彥君表示,此次該院成功編譯的《湯瑪斯·英格利斯報告》,是關于日本細菌戰的總結性報告,從防御和進攻兩方面介紹了細菌武器的研發,以及細菌種類、培養方式和傳播方法選擇的問題,并介紹了731部隊針對不同的細菌種類進行了人體試驗,進而對日本細菌戰總體效果做出評價。
“《阿爾沃·湯姆森報告》中,對731部隊首任部隊長石井四郎和次任部隊長北野政次進行審訊之后形成的總結性報告,報告中對細菌炸彈的研制、實驗和生產情況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同時為了有效說明報告的內容繪制了不同型號細菌炸彈的圖紙。”楊彥君說,美國保存的日本731部隊檔案,是鮮為人知的新資料、新證據和新發現,填補了國內所藏資料的空白。
據悉,此次對外公布的細菌彈詳細記載,是中國731研究者首次可以明確地斷定細菌炸彈的研制是以細菌戰攻擊為最終目標;而且細菌炸彈研究、設計和實驗的各個階段都有大規模展開,完全不是軍事預防醫學的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