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科技金融高地。促進金融資源匯聚,加快科技金融創新步伐,加大政府增加信用、分擔風險的作用,推動形成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有機結合的科技金融體系。推動股權投資發展,加快設立南寧高新區創新投資引導基金,積極爭取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支持,發揮引導基金帶動作用,引進和培育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投資機構,加快探索國有資本從事創業投資的容錯機制,強化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對初創型、科技型企業的支持。促進發揮信貸融資主渠道作用,推動銀行機構在高新區內設立科技支行,發揮聯創等政策性擔保公司功能,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積極爭取專利質押融資貸款、投貸聯動試點,推動形成創業貸-成長貸-壯大貸信貸產品體系,擴大初創型、科技型企業信貸供給。加快完善金融市場。完善企業改制上市培育工作體系和協同工作機制,加大補助和獎勵力度,引導并支持科技型企業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主板以及海外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積極發展科技保險,深入推動南寧市科技保險試點,進一步完善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市場化運行機制,推動政銀保合作,擴大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等險種補貼覆蓋企業范圍,積極探索創業保險,提升保險對雙創的風險兜底功能。
強化技術轉移轉化。推動廣西大學、廣西科學院等高校院所落實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改革,簡化高校院所內部成果轉化審批程序,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備案制,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納入高校科技人員考核評價體系,提高高校院所科技人員開展成果轉化的動力。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空間載體建設,推動大學科技園建設,加快廣西大學科技園提升,圍繞生物技術、精細輕化工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重點領域,發揮廣西大學的人才、設備、技術等資源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服務體系、政策等方面支撐,集產、學、研于一體,加快校內外科技成果轉化,力爭將廣西大學科技園建設成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加強與自治區內外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集團合作,成立一批重點產業新型研發機構;進一步完善“政府+高校院所+企業”的運作模式,推動廣西石墨烯等新型研發機構前沿性技術成果走向市場。
(五)打造新型創業梯隊,倍增市場發展活力
打破“小微企業—規上/骨干企業—龍頭企業”的培育梯隊,重視激發高端人才群體創業活力,重點扶持兩大類企業,推動形成高水平創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企業的雙創主體培育發展路徑。
激發創業源頭人才活力。支持各類主體創業,重點聚焦高校院所科技人員、桂籍人才、海歸人才來南寧高新區創業。支持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帶技術、項目創業,保留職稱評定、晉升的機會,并在創業空間、創業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持。吸引桂籍人才歸巢創業,在人才戶籍、住房、社會福利等方面給予桂籍人才回鄉創業以鼓勵和優惠。簡化留學人員學歷認證等手續,加強海外人才歸國創業政策、投資對接等整體前置服務,完善留學人員創業園等載體,重點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海外華僑等歸國創業。支持和引導青年大學生創業,依托南寧國家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孵化空間,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培訓、輔導、商業模式打磨等服務,幫助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提高創業能力,提升青年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后備庫,培育一批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研發實力強、成長性高的高新技術企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高水平研發平臺,承接科技計劃,積極開展專利申請、標準制定和品牌建設。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上市、對外并購、重組整合等方式做大做強。
促進高成長企業發展。實施“瞪羚企業”培育計劃,聯合第三方機構研究確定認定管理辦法,定期發布“瞪羚企業”企業名單,挖掘和培育一批高成長企業。動態跟蹤“瞪羚企業”需求,提供針對性支持政策與專業服務,促進科技型企業加速成長。實施“獨角獸企業”引進計劃,制定支持政策,引進一批獨角獸企業或分支機構進駐高新區,帶動促進本地創新型、科技型企業的快速成長。
(六)培育新型產業集群,彰顯區域產業個性
立足南寧高新區產業基礎和特色,充分激發高校院所雙創活力,推動實施主導產業領軍企業培育計劃,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文化創意等戰略新興產業,實現雙創驅動產業高端化、特色化發展。
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產業集群。把握國家戰略布局,以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為契機,整合企業和高校院所的技術資源,建設以北斗導航、云計算、大數據核心技術為研究方向的電子信息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突出大企業的帶動作用,選擇電子信息行業領軍型企業,支持其通過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企業研發機構、與高校院所合作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等形式,開展技術創新,引導富士康等企業開展內部創業,推動形成雙創與產業發展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
強化智能制造推廣應用。把握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機遇,主動融入中國制造2025戰略,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裝備制造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深化與哈工大、華中科技等合作,推動哈工大機器人等企業設立研發平臺,加快高校院所智能制造技術成果在南寧高新區落地轉化。加強應用示范,利用“明匠智能制造產業基金”,提供“產品+服務”集成解決方案,支持傳統制造企業改造升級,打造“智能工廠”。
做強華南生命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壯藥等民族藥,利用廣西中草藥資源稟賦優勢,鼓勵對民族藥進行適當的劑型創新,推動放寬民族藥改劑審批,深化與港澳臺、東盟等在傳統醫藥研發、市場等方面的合作,著力打造桂港澳臺-東盟中醫藥(傳統醫藥)國際合作創新圈。積極發展健康管理產業,引入華大基因等知名企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推廣等方向開展深度合作,爭取在本地設立研發實驗室,開展區域多發的地中海貧血癥、鼻咽癌、肝癌等基因檢測方面科研,推動產業發展。
加快民族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以廣西“壯文化”、“綠色旅游文化”為基礎,依托南寧廣告產業園、相思湖紅豆風情街、南寧印象壯都文化創意產業園、南寧博物館、中國·東盟實景創意樂園(錦園)、廣西創意中心等空間載體,有效聚集文化創意領域創新創業團隊,加強對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層次開發和利用。利用3D、虛擬和全息投影等數字化技術,聚焦演藝創編、交互體驗、智能演藝裝備等方向,大力發展民族文化創意、影視劇、動漫創作等文化產業,推動民族文化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
(七)厚植和諧創業文化,營造良好雙創環境
大力弘揚少數民族地區“兼容并包,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通過雙創活動、人文合作交流、創業教育等形式,進一步促進雙創文化的交融、升華和傳播。
開展系列創新創業活動。打造特色雙創品牌活動,重點做好國家“雙創活動周”、“創響中國”、“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謀劃,結合當地東盟、少數民族特色,舉辦中國-東盟創業訓練營,民族創業沙龍等活動。積極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挑戰賽等重量級雙創活動,通過賽事舉辦加強與國內外投資機構、創業服務平臺、高校院所等資源鏈接。支持創業服務機構積極與外部明星創業導師、創業團隊等合作,舉辦各類創業交流、分享和資源對接活動,提升創業活動的品質和價值。
加強國際科技人文交流。積極參與國家層面人文科技交流,利用東盟博覽會等平臺,通過國家官方外交等渠道,深度參與中國-東盟科技伙伴計劃,積極接受東盟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科研工作,爭取協辦泰國版火炬計劃發布,進一步提升雙創文化的包容性和內涵。促進本地高校院所與國外機構廣泛開展合作,支持本地文化藝術、農業科學等重點院校與東盟國家特色院校組成聯盟,開展科研交流、合作,推動成立中國-東盟聯合大學,加快實現中國與東盟國家科教協同聯動。
傳播創新創業精神文化。大力發展創業教育,加快推動廣西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建設,支持引入清華啟迪等外部高端雙創教育培訓資源,打造創業模擬演練平臺,開展創業培訓,建立創業能力評測體系,培養輸出大量富有創新創業精神及具備創業能力技巧的創新人才。積極開展新經濟教育,與新經濟咨詢機構開展合作,建設新經濟培訓中心,從新經濟角度為創業者、企業家提供前沿、專業的教育培訓服務,促進創新發展理念育成。
打造高品質生活配套環境。著力完善信息化設施、生活服務設施和商務服務配套,打造人文、生態、活力、科技相融合的雙創空間,打造優質生活圈。開展智慧園區應用試點,加快終端設施建設,推動寬帶網、移動通訊網、無線網絡與物聯網等網絡全面覆蓋。加強人才住房保障,推動現有人才公寓空間改造,依托安吉萬達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加強商超、健身房等配套。整合高新小學、高新中學等,為高層次雙創人才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與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周邊三甲醫院合作,為高層次人才及家屬提供就診綠色通道服務。盤活現有樓宇資源,打造一批高品質寫字樓、高端商務酒店等商務配套設施。
四、政策舉措
(一)加快雙創政策先行先試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全面落實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積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放寬高校院所非正職領導在崗創業相關規定,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相關領導盡職免責相關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技術成果可作為無形資產入股比例,積極推動股權激勵試點政策,實施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分期繳納政策。
爭取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所得稅抵扣政策試點。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可以按照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爭取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其以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其法人合伙人和個人合伙人也可以享受按照對初創科技型企業投資額的70%抵扣分得所得,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爭取天使投資個人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可以按照投資額的70%抵扣轉讓該初創科技型企業股權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
放寬創新創業載體平臺建設用地政策。對高校院所、企業等各類主體利用存量房產興辦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眾創空間的,可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對企業利用存量房產進行制造業與文化創意、科技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可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
探索建立改革創新容錯機制。合理確立適用容錯事項和條件,對于政府干部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投資引導、機制改革等履職擔當過程中出現失誤或未能實現預期目標,只要不違反上級決策部署、經過民主決策程序的、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社會影響、未謀取私利,可以從輕或免于問責。
(二)探索要素跨區流動政策
完善人才跨境流動政策。建立完善海外高端人才引進機制,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永久居留管理制度創新,放寬外籍高端人才來華創業辦理簽證、永久居留證等條件,簡化回國創業和境外高端人才開辦企業審批流程和手續,給予國民同等待遇。探索因公出國分類管理機制,實行導向明確的區別管理,在教學科研人員因公出國、政府人員參與企業對外合作而因公出國等方面,突破現行的一年內因公出國次數和時間方面的局限,建立更為便捷的審批機制。
深化沿邊金融改革政策創新。積極推動跨境外匯管理創新,在銀行或其他結匯渠道研究縮短到賬、打款下發等結匯時間,簡化結算流程,提高資金流轉速度,針對各結匯平臺手續費,研究落實對企業的補貼政策。積極探索跨境投資,探索以“母子基金”形式設立離岸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開展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和海外貸款業務,推動基金投資項目的定價、交易和結算優先使用人民幣,通過投資股權、海外貸款等方式支持雙創“走出去”。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完善跨國技術轉移保護政策,研究制定跨境技術轉移專利認定及糾紛處理細則。支持預備進入東盟等國際市場的企業積極開展專利布局,深化企業對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認識和理解,支持其在目標國有意識地開展專利申請,保護合法權益。支持本地企業開展專利導航、分析和預警,及時掌握行業專利信息,積極開展失效專利導航,合理利用國內外專利技術,有效降低研發成本。制定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政策,加大對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與維權援助機制,縮短確權審查、侵權處理周期。建設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基地,發揮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有效促進產業集群、商標品牌服務業集聚區的品牌培育。
(三)加大地方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雙創高端人才支持。加快出臺和落實專項人才引進計劃,配套人才專項資金,提高人才引進一次性科研啟動經費、安家費額度,利用政府引導基金開展股權投資等方式,強化對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融資支持。建立完善的人才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統籌各類高端住房、醫療、教育、生活服務資源,為人才提供“管家式”、“一站式”配套服務,提升人才工作、生活滿意度。
加大雙創載體平臺支持。支持高校院所、企業等多元化主體建設提供專業化服務和聚焦專業領域的創業載體,對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認定的,在自治區和市級基礎上給予獎勵。支持高校院所、企業等多元化主體獨自或聯合建設研發平臺,對于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認定的給予獎勵。
加大雙創投融資支持。加大金融機構、創投機構引駐政策支持,對機構入駐給予辦公空間費用減免、業務開展補貼等優惠。加強對企業融資的補貼力度,對重點企業融資的擔保費用、上市服務費用等給予一定額度補貼,落實企業上市、掛牌獎勵。
加大雙創開放合作支持。通過空間使用費用減免、給予扶持等方式,支持國內外機構在高新區內設立雙創載體和服務平臺。吸引國內外企業和高校院所在高新區內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給予一定的經營資金和科技項目支持。支持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跨國技術轉移,給予相應的扶持。
加大雙創文化活動支持。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引入專業化的機構和創業服務資源,為創業者提供豐富多元的活動。加大對孵化載體等舉辦活動的支持力度,對主辦或承辦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業大賽、創業路演、創業論壇等活動,按照場地費、搭建費、設備租賃費等實際投入的一定比例給予資金補貼。
五、重點工程
(一)“放管服扶領創”示范工程
圍繞“放管服”改革要求,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加快建設打造互聯網+雙創服務平臺,完善數據信息管理機制,推動雙創服務便利化,強化對雙創主體服務和扶持的靶向性和精準度。
加快建設政務服務云平臺。整合信息公開、辦事查詢與網上工商注冊、網上審批、即時溝通、預約排號、咨詢投訴等政務服務功能,編制統一、規范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建設政務服務云平臺。重點推動工商注冊全程電子化,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公示、網上發照。加大政務服務號、公眾號等運營,進一步拓寬服務端口,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程度。
建設南寧高新雙創云平臺。整合政府、企業、創客團隊等多方資源,強化雙創網絡化、集成化服務能力,搭建雙創云平臺。通過服務平臺,面向企業和創業團隊發布優惠政策,開展創新券申請,提供云服務等服務項目;面向社會集中發布和展示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動態和成果;依托平臺為政府部門有效歸集雙創數據,有效監測區域內創新創業發展情況,為雙創精準扶持提供依據。
實施“瞪羚企業”培育扶持計劃。建立瞪羚企業發現機制,參考國內外高成長性企業發展相關標準,結合本地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南寧高新區瞪羚企業認定辦法,每年認定一批瞪羚企業。研究制定南寧高新區瞪羚企業專項支持政策,對經認定的瞪羚企業開展研發創新、融資、市場拓展、管理咨詢等提供支持。
(二)“中國東盟聯創”示范工程
強化對東盟的雙創輻射和帶動,圍繞面向東盟的跨區創業、技術轉移、信息聯通、產業合作等重點領域,加快平臺建設和提升,推動中國與東盟深入開展雙創交流合作。
打造中國-東盟眾創空間。采用雙邊空間聯動、分階段建設推進的方式,支持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聯合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共同建設,重點為有意向開拓東盟市場的國內企業和高校院所團隊提供創新創業空間。加強東盟各國政策研究,提供多語言、定制化服務,推動跨區域創業便利化。積極承辦中國與東盟國家級別雙創活動,爭取泰版火炬計劃發布等活動落地,爭取舉辦中國-東盟跨國創業訓練營、跨國創業大賽等活動。
打造東盟小語種商務服務平臺。利用廣西民族大學等小語種專業基礎優勢,整合東盟多語言翻譯人才資源和儲備、翻譯技術、多語種語料庫建設等資源,建設翻譯云中心、專業翻譯服務中心、語音全媒體翻譯中心、高端翻譯服務中心,為中國和東盟雙邊企業提供商業溝通交流、區域市場開發和產品本地化策略等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
(三)“高端鏈接跟創”示范工程
以鏈接中關村為重點,緊跟雙創高地發展步伐,積極承接雙創資源和服務的溢出和輻射,重點加快高成長型企業資源、高端雙創服務資源、頂尖雙創人才資源高端鏈接,推動雙創能力躍升。
建設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加快布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網絡體系,重點建設擁有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國際科技培訓中心等主要功能區的技術轉移平臺,培養面向國際開展技術轉移服務的專業團隊,建立國際技術轉移服務聯盟。建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科技成果數據庫,包含企業需求庫、在促項目庫和技術轉移綜合信息數據庫,構建國際科技技術成果網上交易市場,促進引進國際科技項目。
建設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進一步拓展與中關村創新高地協同發展空間,以相思湖高教科研中心為核心,結合周邊配套,重點建設中關村精準醫學中心、南寧大健康技術轉移中心、大健康博士后工作站及區域精準醫療培訓中心,構建廣西精準心腦血管基因數據庫、廣西大健康產業專家庫,重點引進國內生命健康領域創新創業團隊入駐,加強生命健康前沿科學研究,積極開展面向西南中南和東盟的醫療服務,以園區高端創新創業帶動生命健康產業升級發展。
實施中關村創新服務資源鏈接計劃。依托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加快鏈接中關村等尖峰地區科技金融機構、創業孵化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積極對接豬八戒等知名互聯網+知識服務型科技服務獨角獸企業,吸引各類機構在高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服務站點,提供專業化服務。組織中關村資源對接會,瞄準南寧高新區產業發展方向、企業發展需求,重點邀請中關村高校院所、相關產業聯盟、科技服務機構等開展交流對接,推動跨區合作、資源共享。
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創新基地。充分利用南寧的開放區位優勢、科協人脈網絡資源優勢,爭取與科協合作在南寧高新區設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立與全球接軌的柔性引才新機制。按照“離岸創新、海外孵化、南寧創業”的理念,探索區內注冊、海外預孵化的離岸模式,推動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項目的引進、落地及成果轉化,助推本土企業赴海外拓展市場、獲取創新資源的雙向離岸服務平臺,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開展創新創業。
(四)“民族和諧共創”示范工程
圍繞支持少數民族同胞創業、加快民族特色產業創業、促進民族文化研究與交流等,以民族創新創業空間打造為重點,加強專業服務配套,搭建包容多民族參與、有專業空間、有文化交流的共創平臺。
建設少數民族雙創培訓基地。積極與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等院所開展合作,組建專業導師隊伍,利用高校的師資力量提供專業培訓,促進創業群體民族表演、民族手工藝等方面技能提升,為大型文藝表演活動、景區等輸送優質創意項目。充分挖掘具有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創意與項目,推薦少數民族青年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參與國內外大賽。
提升民族醫藥專業化眾創空間。依托南寧多靈生物科技“民族醫藥眾創空間”加強民族醫藥領域專業孵化,支持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依托醫藥學科優勢建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充分發揮企業、科研院所的研發、人才資源優勢,組建專業技術服務團隊,面向社會提供藥物早期發現、臨床研究、檢驗測試、中試及產業化等行業專業服務,大力培育民族醫藥領域創業。
推動民族民間文化創業園建設。支持廣西民族大學、廣西藝術學院等高校設立以人文、創意為特色的創業園,利用高校優勢學科資源開展文化創意、影視劇、動漫創作等領域孵化,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創意策劃、造型設計、影視設備、3D及虛擬技術等服務,促進文化科技領域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圍繞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集聚的重點區縣,通過設立分園等方式開展協同聯動,充分挖掘扶持民族特色創意項目。以“駱越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為紐帶,開展與東盟國家的人文研究和交流,推動面向東盟的文化創業與文化產品創作。
(五)“創新小鎮聚創”示范工程
強化“平臺化聚集、協同化共享”的載體運營新理念,遵循要素齊備、設施完善、服務多元的高標準建設要求,打造萬物互聯、社交活躍、資源共享的標志性雙創區域。
打造明月湖創新小鎮。按照“產城融合、產研融合、產融融合”理念,圍繞明月湖打造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為核心,聯動南寧創客城、中盟科技園等13家雙創載體的“明月湖創新小鎮”。融合高端生產生活生態功能、聚集高端創新創業要素,合理布局科研、商務、金融、教育、生活等功能,構建多層次的生產、生活和公共服務體系,吸引一批高端創新創業企業入駐,建成產業定位前沿、創新生態良好、創業服務完備、生活便利宜居的創新發展集聚區。
建設東盟創新小鎮。加強與南寧市其他區域的聯動發展,以青秀區現代服務業聚集群樓、東盟青年創客中心、印尼商務聯絡處為基礎區域,進一步拓展囊括中國-東盟國際商務區電子商務產業園,打造東盟創新小鎮。發揮市場主體力量,采用政府推進、運營商主導、社會化投資主體、公私合營(PPP)等多種模式推動項目開發建設,重點打造廣西規劃展示館、東盟各國特色展示館、頤居美麗鄉村體驗中心等,搭建科技研發、創業投資、創業孵化、文化創意交流等雙創服務平臺,建設中國-東盟雙創合作的標志性區域。
(六)“產業育成協創”示范工程
把握產業發展趨勢、規律,聚焦重點產業,搭建和完善多元化產業技術轉化平臺,加快高校院所成果轉化,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推動生物技術中試基地建設。加快廣西科學院生物技術中試基地建設,打造開放式試驗車間、中試機構和廠房,完善實驗研究、中試熟化、分析檢測到生產過程所需的儀器設備,加快布局中試生產線,加強生物技術領域成果中試實現技術從實驗室到生產車間的銜接,提高成果轉化成功率。
提升智能制造領域三創加速中心。依托富士康大企業打造東盟硅谷科技園建設智能制造領域三創加速中心。加快建成研發檢測認證中心、富連網示范點、創新工廠、大數據暨物聯網展廳等空間,搭建研發、檢測、智造、供應鏈、專利、專案規劃、投資、電商等八大服務平臺,發揮富士康技術和生產優勢,為中小微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提供平臺、市場、技術等要素,強化從創意、想法到產品全套孵化服務,推動雙創項目產業化加速。
(七)“科技金融促創”示范工程
依據創業和創新低資本積累、高風險的特點,聚焦雙創融資需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增信、風險補償作用,推動金融服務模式、產品創新,增強雙創的金融支撐力度。
構建雙創投資基金體系。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南寧市等各級政府支持,按市場化原則,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機構等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面向重點產業領域設立各類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加強對高新區孵化器內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不同類型創新創業項目的資金扶持,形成覆蓋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的股權投資支持體系。
發揮政策性擔保平臺功能強化科技信貸支持。充分利用聯創擔保公司政策性擔保平臺作用,按照市場化運作,風險共擔的原則,引導擔保、銀行等金融機構面向初創型、科技型企業合力開發低門檻抵質押的信貸產品,推動形成多方風險分擔的政銀擔合作模式。探索建立科技信貸風險資金池,對于參與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用貸款融資等的擔保、銀行等金融機構給予一定風險補償。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建立雙創示范基地部級與自治區聯絡機制,自治區定期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建設情況信息。成立自治區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指導小組,由自治區分管領導任組長,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人社廳、財政廳、工信委等部門為成員,負責基地建設和發展的總體指導。成立由南寧市市長任組長,南寧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組成的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南寧市發展改革委,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由市發展改革委、高新區管委會及咨詢服務機構等組成,負責統籌協調各項工作。發揮高新區核心作用,成立由南寧高新區各局辦組成的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小組,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南寧高新區經發局,承擔具體工作落實及基地建設推進事宜,定期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工作進展。其他各縣、區、開發區管委會成立相應機構,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定期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進展情況。
(二)加大資金保障
建立多級財政資金支持體系,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支持,統籌使用省、市、區各部門支持雙創的相關資金支持示范基地建設,做好財政資金安排使用計劃,定期匯報資金使用情況,定期跟蹤和評估資金使用效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采用PPP等模式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雙創載體、服務平臺、投融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三)加強監督考核
圍繞示范基地建設目標任務,建立健全動態監測體系,建立統計分析制度,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加強方案宣傳,及時發布基地建設情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拓寬公眾參與渠道。積極開展第三方評估,委托第三方機構定期對項目實施和財政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加強對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等完成進度的跟蹤和監測分析,根據實施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強化重點工程、項目的推進和落實。
(四)做好宣傳引導
加強雙創典型案例宣傳,利用多元化媒體講好創業故事,打造標志性展示平臺展示創業成果,構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價值觀,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意識。切實加大對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工作的宣傳力度,及時總結推廣促進改革創新、攻堅破難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推進雙創示范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