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縣招商網訊:9月7日,清晨,沿河東風碼頭從沉睡中醒來。
70多歲的田大爺每天早晨都要到碼頭上走走,看看烏江。近幾年來,田大爺看著碼頭周圍一天天變漂亮,烏江兩岸成為沿河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東風碼頭的上游,投資120億的沙陀水電站建設正如火如荼。順著水流往下不遠處,烏江山峽生態工業園區也正悄然崛起。
今年以來,沿河在招商引資制度上與往年作了些調整,更加突出了全民招商意識,以全縣22個鄉鎮為單位規劃22個招商團,22個招商團下組建4個招商組,年初開始,抽調到4個招商組的干部就成了專職招商干部,他們帶著宣傳沿河的資料和待開發的項目,分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成渝等全國四個片區,聯絡家鄉親人和朋友,聯絡沿河在外的成功人士,以此多渠道廣撒網。
總投資5.8億元的天瑞五星級酒店及其區域開發、1億元的蠻王蕎酒廠、8000萬元的中石油站、4200萬元的塘壩茶葉基地建設及加工、3000萬元的官舟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這幾年,一個個大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冒起,強力推動著沿河追趕式發展,經濟洼地正悄然隆起。在2011年的增速排位上,該縣生產總值增速由2010年全省第80位上升到第69位,工業增加值由全省第82位上升到第69位,旅游總收入由全省第29位上升到第19位。
“面對既要‘轉’又要‘趕’的雙重壓力,我們唯有搶抓各種機遇,一步不停、一刻不松、一著不讓、一切從零開始、一切從快推進,竭盡全力向前趕,才能加速發展,奮力趕超。”縣委書記張翊皓說。
破困境開發工業園區
沿河工業起步晚、底子薄,工業企業數量少,生產規模較小,技術裝備落后,核心競爭力不強,經濟增長的質量不高。
凡事不破不立。面對不通高速不通鐵路、資源優勢不明顯、產業極度落后的窘境,2011年,新一屆領導班子思路明晰:發展工業經濟,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建設工業園區作為推進工業發展的重要平臺。重點發展能源工業、突出發展重化工業、加快發展建材產業、積極發展以特色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高端營養健康產品加工、中藥材加工以及白酒、紡織、服裝加工等為重點的綠色輕工業。
按照“一園三區”布局,山峽生態工業區、淇灘循環經濟工業區、官舟山羊科技工業區3個專業化園區支撐起整個沿河工業經濟新格局,6928公頃的土地成為工業園區建設主戰場,規劃總投資54億元。僅烏江山峽生態工業區,總規劃面積約6000畝,總投資1.2億元,讓近4000名農民由“移民變工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今年3月,該縣在烏江山峽生態工業園區舉行第一季度招商引資簽約暨入園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蠻王蕎酒廠、豪中豪木材加工廠等6個項目集體簽約開工,書寫了沿河后發趕超,走出發展洼地的新篇章。
全方位扶持園區發展
近年來,該縣通過完善政策,優化機制,不斷加強軟環境建設,先后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效能監察保證政令暢通優化發展環境的通知》,從政策上為招商引資開道護航。
2011年,該縣投資2500萬元修建了行政服務中心,目前,已有10多家服務單位進駐服務中心,247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進廳辦理。簡化審批程序,精簡辦事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各類行政審批事項實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對重大項目審批實行項目立項和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建設聯合審批,卡死時間,限時辦結。實行項目分包負責制,“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進機制。
在千方百計引進企業集中發展工業的同時,沿河切實改善發展環境,努力凸顯政策優勢和宜業環境,采取一系列措施抓實項目跟蹤管理服務。出臺了考核獎勵及責任追究辦法。抓住國發2號文件和武陵山扶貧攻堅規劃實施的機遇,謀劃、爭取重大項目,提速推進項目建設。同時,該縣采取重點活動招商、以商招商、網絡招商的形式,多渠道開辟區域經濟合作渠道,對引進的企業做好管理服務,確保簽約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開工率和投產達產率。
園區凸顯“磁場效應”
在淇灘循環經濟工業區,大批引進的水泥廠、洗煤廠、機焦廠、甘薯烘干廠、硫酸廠、酒精廠、紙廠等企業的建設現場如火如荼,一個集冶金、礦產精深加工、建材產業及配套產業為一體的企業群落呼之欲出,年內就將陸續形成產能。而項目全部建成后,可至少提供就業崗位2500個,實現工業總產值近30億元,創稅5億元。
這樣的火熱場景在20平方公里的官舟山羊科技工業區內也隨處可見,當地的盛鼎生態農牧科技老總肖晶明準備再擴大自己的經營范圍,他說“現在機遇好,園區的建設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要抓緊干,未來要創建一個立體循環農業示范園,培育自己的種子、有機肥料和畜牧養殖。”
來自福建的客商黃信增是沿河通過招商引資招進來的客商,他在沿河做生意可謂熟門熟路了,2007年開始,他便投資上億元在沿河做房地產,今年,他再次決定投入1.6個億在沿河建一個7000多平米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這幾天,正忙著征地、拆遷。“沿河雖然目前基礎條件較差,但隨著高速路和水路的拓展,沿河處于烏江中下游,是很有市場潛力的,再加上沿河縣委、政府領導特別重視商業發展,這里的服務非常不錯。”黃信增如是說。
為了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該縣決定由縣財政籌集1000萬元設立工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持沿河工業企業發展。同時該縣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根本舉措。凡是圍繞資源開發辦工業,依托園區辦工業,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的企業,不分所有制,不管是內商外商,都給予支持,都享受同等待遇。在引資過程和企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環節,均實行全方位服務的“零關卡、零手續、零收費”。
工業園區成為撬動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發展的新“引擎”。今年1至8月,沿河自治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4.26億元,新簽約項目69個,簽約資金22.858億元,新簽約的69個項目,全部按合同約定有效推進,履約率100%,新簽約項目開工63個,開工率達91.3%,其中投達產22個。
預計“十二五”末,沿河工業園區產值規模將達2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70%,創稅3.9億元,解決就業12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