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洋經濟開發區位于瓊山市東北部的海濱地帶,距府城鎮19公里,距海口24公里。旅游區建有海濱游泳場、國際體育村、泰國花果園、陽光城度假村、世界漫游公園5個,其它小型項目多個,是海南旅游勝地之一。濱海旅游場,是個海岸線長達10多里的大型天然游泳場。這里海水清凈,海域無鯊魚,海底無礁石,海岸伸延坡度小,海岸淺水帶達20米;十里海灘形如彎弓,坡巖林帶如墻,海沙白如銀,細如末,松軟如綿。桂林樣在明清時屬外義豐桂林都,因有萬畝以上大田洋而得名。1962年1月1日,國營桂林樣農場正式宣布成立。1988年5月海南建省,農場更名為“海南省國營桂林洋農場”,1991年7月,海南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桂林洋經濟開發區”,開成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的領導機構。
該區由國有桂林洋農場籌資開發,是集農業、工業、貿易、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開發區。建區以來,桂林洋開發區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億元,建成水泥路長60多公里,完成"六通一平"面積2.8平方公里,鋪設了排污管網等,基本具備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條件。到目前為止,已先后與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臺灣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以及國內近20個省市的投資者開發合作,共簽訂項目合同192個,合同投資額42億元人民幣、8000萬美元;實際開工建設的項目102個,投入資金26億元;已建成投產或營業的項目23個,有著名的"新大洲摩托車工業城"、"中亞鋁業有限公司"等企業。
桂林洋地形為海沉積物開成的桂林洋平原,四周略高,中間低平,平原面積廣大,平易海拔在10米以下。屬熱帶季雨林氣候,氣候溫暖,光照多,年昀氣溫為24.1℃年均降雨量為1760毫米.畜牧業發達,農副產品豐富,傳統生產的優質米、香瓜、西瓜等素有盛名。桂林洋擁有6.8公里長的海岸線和兩個秀麗的港灣,近海出產的大白蝦、膏蟹、馬鮫魚等海產品和各種藻類、貝類,飲譽四方。在桂林洋東北面淺海,原先是72個村莊,明朝1605年的大地震使這72個村莊變為汪洋大海,形成了舉世聞名的“海底村莊”奇觀。附近還有全國最大的海上森林――紅樹林。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開發價值。
桂林洋地處省會海口市近郊。全長12公里、橫貫開發區的高級水泥公路與海榆東干線相連,貫通開發區南北走向的第二條水泥公里和旅游區主干公路已全面動工,分別連接海基開發區和東營開發區。規劃中的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就在開發區附近4公里處。海路方面,海口距桂林洋僅8海里,海口港、鋪前港的輪船幸可直達桂林洋海濱。
桂林洋農場農業發展自從1961年建場以來,可以說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建場到80年代中期的20余年)以發展谷物為主,每年的水稻播種面積達到3萬畝。第二階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開始注重經濟效益,全場甘庶面積一度發展到5000畝,畝產值比種植谷物時提高1倍。第三階段(90年代初期至今)開始全面發展城郊型的精細高效農業,其標志是水產養殖業、瓜菜種植業和家禽飼養業的迅速發展,1996年全農場水產養殖面積達3000畝(其中淡水養殖2500畝),魚蝦產量725噸,瓜菜種植面積6200畝(其中蓮藕2400畝,無籽西瓜800畝,蔬菜3000畝),瓜菜產量9800噸。生產三鳥98萬只(合計禽肉2450噸)。
對照1995年4月才完成的《桂林洋開發農業區綜合開發規劃》可以看到,到1996年,桂林洋瓜菜總產量和禽肉產量已經雙雙提前4年超過2000年的規劃目標(瓜菜7800噸、禽肉2400噸)。農業的綜合開發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全區經營種植業200余畝,養殖業100畝以上的專業戶與專業戶聯合體達一百多個。經營面積最大的達600余畝。尤其是引進了一批“高產高效優質”的農業項目(已引進農業項目25個,投產18個),引進了一批日本、臺灣、泰國的優良品種,產品除供大陸城市外,也向日本、臺灣、香港出口,經濟效益顯著。1996年的農業總產值(3823。5萬元)是開發區創辦前1990年(294.3萬元)的13倍。特別是淡水養殖、果菜和畜牧三鳥的產值已上升到占農業產值的73.5%,徹底打破了昔日以糧食為主的低效益局面。以泰國花果園及一批經營釣魚臺(已有11個營業)為代表的農業生產與觀光、休閑度假相結合的項目出現,更展示了本區農業綜合開發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