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縣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環抱邯鄲市,是典型的城郊縣。東西距32公里,南北距26公里,全縣下轄5鎮6鄉258個行政村,總面積522平方公里,總人口39萬人。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低山丘陵區,東部為平原區。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大潮沖開了城鄉樊籬的分割,使邯鄲縣走上了一條城郊型經濟發展之路,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邯鄲縣歷史悠久,公元前546年就有文字記載,戰國時為趙國都城。邯鄲縣最早的設置是在漢高帝5年(公元前202年),之后歷朝歷代行政區劃多有變化,但基本都保留邯鄲縣。1945年邯鄲縣解放,屬冀南三專區,1949年后屬河北省邯鄲專區公署,1958年邯邢二專合并,撤銷邯鄲縣,1961年邯邢分開,恢復邯鄲縣,1948年劃歸邯鄲市轄縣。
縣境內京廣鐵路縱貫南北,邯濟、邯長鐵路橫穿東西,京深高速公路、107、309、邯大、邯武、邯臨、邯峰等國家、省級公路與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形成便利的交通網。已探明的有無煙煤、石灰土、膨潤土、高嶺土、耐火土、砂巖等,其中,煤炭儲量約3.5億噸,膨潤土儲量約7-8億噸,高嶺土儲量約為1.78億噸。境內有滏陽河、支漳河、輸元河、沁河、渚河五條河流,境內總長94公里。全縣有小型水庫12座,總蓄水能力1281萬立方米。
邯鄲縣名勝古跡甚多,其中被定為省、市、縣重點保護的有100多處,聞名中外的有呂仙祠和趙王陵、馬服山、樂毅墓、澗溝墓群、澗溝龍山文化遺址、圣井崗、呂祖墳、羅敷潭、扳倒井等。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發展“三化”(無害化、工廠化、設施化)農業為突破口,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重點,調整種植業,改擴林果業,優化養殖業,發展農產品的儲藏、保鮮、包裝、加工、運銷業,努力培育特色林果和特種養殖兩大主導、支柱產業,實施產業推動、龍頭帶動,有力地促進了城郊型農業的發展。目前,全縣形成了養兔、養雞、養鵝、林果、蔬菜等5大農業主導產業。
在繼續抓好企業改制的基礎上,主攻增量調整,圍繞“三高”(高科技、高利稅、高創匯)上技改、擴增量,圍繞“三名”(名牌、名企、名人)培育支柱企業、立縣項目。全縣涌現出了亨健礦業有限公司、金鑫鑄管有限公司、豐泰合金鑄造有限公司、精密無縫管有限公司、跨世特冶金鑄造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規模、市場占有率較高的骨干企業;培育發展了雪馳集團、華盛集團、昌森集團、恒山通用電器有限公司等一批“三名”企業,其中“雪馳”牌羽絨服被評為國家馳名商標;新上了鑫磊油汽混輸泵、裕泰機制焦、金源鐵礦等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前景廣闊的項目,初步形成了以服裝、煤炭、建材、冶煉、鑄造、機械加工、經紡化工、木器制造、彩印、醫藥、電子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充分利用和發揮獨特的城效優勢,大力加強市場建設,并立足“三大”(大市場、大融資、大流通),重點發展了房地產開發、交通運輸、文化、旅游、餐飲娛樂、信息服務等行業,使多種形式的第三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壯大起來。
教育工作從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到推進教育改革邁出了三大步,初步形成了學前教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教育相配套的教育體系。科技投入逐年增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樹立邯鄲縣形象、促進城郊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同時,制定了水利設施、電力設施、鄉村道路、通訊設施五年建設規劃,推進了全縣整體形象的改變。到目前,全縣258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通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順利建成了農村電氣化縣。沿路村鎮各具特色、風格別致的改造建設,使城郊農村形象煥然一新。一個集辦公區、商貿區、居住區于一體,功能完備、實施齊全,既與市區相連,又自成一體的城建小區鶴然屹立在市區東部。隨著107國道、309國道、邯大路、滏東路、東環路、南環路等穿越邯鄲縣境內的主干道的拓寬建成,一個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生活安康、交通便捷、充滿現代氣息的邯鄲縣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