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區位于鶴崗市的西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地理位置相對獨立,俗稱“興安臺”。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轄區5個街道辦事處、75個居民委,總人口9.8萬人,有漢、滿、蒙古、回、朝鮮、土家、錫伯、達斡爾、壯族等9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7.4%。是一個以煤炭為主,多種經營并舉的新型城區。興安區交通便利,201國道鶴佳線全封閉高速公路貫穿于境內,小鶴立河把興安區分為東西兩片,區域分市、礦兩部分。礦務局所屬的興安、峻德兩大煤礦位于區域東南部,興安煤礦為東北第一大礦,峻德煤礦是八十年代由鶴崗礦務局自行設計的現代化大型豎井。距區域中心9公里的將軍石山莊,群山環抱,水清浪靜,令無數游客流連忘返,是旅游、觀光、娛樂、度假休閑的理想去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堅持“深化改革、科技領先、依法治區、加速發展”的16字方針。以民營工業為重點,突出科技興區戰略,堅持區辦、街辦、商辦、校辦、聯辦、民辦六輪驅動戰略,向改革要出路、向社會要投資、向規模要速度、向科技要檔次、向廣告要銷路、向管理要效益,使全區經濟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以盛德家俱廠、昌晉源有限責任公司等骨干企業為龍頭的木材加工業;以新亞乳膠漆、玻璃鋼制品廠等骨干企業為龍頭的化工業;以食品釀造廠、人和糧油加工等骨干企業為龍頭的糧油食品加工業;以美達皮業有限公司為骨干企業的皮革加工業;以區屬4個煤礦和2個民營煤礦為龍頭的煤炭開采深加工業。使全區工業總產值逐年增長,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700萬元,比上年增長4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99萬元、1286萬元、131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為652.6萬元,年均增長16%。
民營工業發展迅速。興安區以明晰產權為突破口,對企業進行了產權改革。五年前在全市率先出售毛巾廠,支持發展了盛德家俱廠。率先將區釀造廠改為股份合作制企業。到年底全區25戶工商企業先后采取股份合作制、出售、委托經營、租賃經營等多種形式,扶持發展起一批有實力的區有民營、民有民營企業,使民營企業由26戶,發展到151戶,由年產值幾十萬元,發展到幾千萬元。形成了醬油、米醋、高檔地板塊、保健枕芯、真皮服裝、乳膠漆等10個拳頭產品。當年引進資金1179萬元,落實新項目14個,改造擴產項目6個,使一些科技含量高、質量好的產品得以長足發展。當年5月興建落成的新亞乳膠漆廠,擁有國際水平的先進設備生產線及其檢測設備,研制引進國內、外20余種水性涂料全套技術和生產工藝,目前已形成了從外墻到內墻、從地面到頂棚、從薄層到厚層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水性涂料。該廠生產的“哈豐”系列乳膠漆為新一代綠色環保健康涂料,無毒、無味、無污染,透氣性能極佳,對人體無害。年生產能力5500噸,產品面向整個國內外市場。實達實用技術研究所研制生產的“山植牌”植物保健藥枕,經東北林業大學及科技、衛生等部門化驗鑒定屬高科技新產品。美達皮業有限公司,采用丹寧精P2和拜且酸鈉中和新工藝,生產黃牛皮鞣制軟革和皮革制品,現已形成鞣制軟革皮革制品完整生產加工體系。同年被省科委認定為省級民營科技企業,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優秀私營企業百強企業標兵。
區街經濟和社區服務業發展較快。近年來全區不斷強化以經濟工作為中心意識,使區街經濟成為全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撐點。同年,區街企業工業總產值達1719萬元,銷售收入實現1307萬元。社區服務網點發展到15個行業、177個。市政府在興安區召開了社區服務現場經驗交流會,全區的社區服務工作扎實有效。
城區市場繁榮興旺,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隨著區內大規模、全封閉集貿市場、露天農貿市場和商貿城的開發使用,吸引了大批市內外客商,促進了商品的流通,豐富了人民的生活。這一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2984元,商品零售物價指數為101.6%。
城區建設長足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幾年來,興安區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針,統一規劃嚴格管理,區礦合作。修路、建廁、劃行規市,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區域街巷道路平整暢通,主干道全部實現水泥路面。全區人民在安居樂業的同時,大力開展美化綠化活動,植樹種草,進行花草一條街建設。連續多年保持省級衛生文明區榮譽稱號。興安區連續5年被評為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廣泛開展平安小區建設,有4個小區被評為省級文明小區、13個小區被評為市級達標小區。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區域內有中學5所,在校生4440人,教職工307人;小學11所,在校生9972人,教職工480人。區屬2所小學進入市級標準化學校行列,并高標準、高質量的通過了國家“雙基”工作驗收檢查。區域內有國有大型醫院2個,個體醫療機構13個。區人民醫院是市一級甲等醫院。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連續5年保持了先進文化區榮譽稱號。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8‰,計劃生育率控制在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