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會盟諸侯于召陵:召陵故城,位于召陵區召陵寨西北隅。召陵故城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名吳寨,欲稱老寨。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100米,高出城外地面8米。外城周長12里,呈正方形,高出城外地面3—6米,局部城墻尚存。召陵故城歷史久遠。地域寬闊,位居要沖,為歷代兵家相爭之地,留下許多古戰場遺跡。查閱《中國通史綱要》文獻資料,有文字記載:公元前679年,在今江漢地區及河南南部地區的楚國,勢力強盛起來(當時的強國之一),虎視眈眈,睽視中原,蠶食侵略,擴大楚國領土。由于不斷向北方發展,成為北方諸國防御和對抗的目標。在今山東省的齊國是春秋時的主要強國,齊桓公小白任用政治家管仲為相,推行富國強兵政策,并利用周的傳統地位,提出“尊周”的旗號,團結周邊的諸侯國家,對抗經常威脅諸國的楚國和戎狄。當時北戎侵擾燕國,狄人滅衛并攻打邢國。齊助燕打敗北戎,助衛復國,并把邢遷到安全的地區。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魯、宋、陳、衛、鄭、許、曹聯合侵蔡伐楚,進兵召陵;楚成王使大夫屈完到軍前講和,齊迫使楚向周王納貢,桓公許和退兵。這次聯合侵蔡伐楚,是諸侯第一次聯合出兵作戰,在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有詩詠之曰:“東望嵯峨土一陵,人傳小白駐霓旌。水濱義向勤匡合,熊耳先登退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