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一帶是古代開化較早的地區之一。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已形成部落。商代屬畿內。秦屬山川郡汲邑。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析汲縣之新中鄉置獲嘉縣。東漢、三國、魏、晉因之。隋·開皇四年(584),廢修武郡,獲嘉縣遷至修武郡址。隋·開皇六年(586),析獲嘉、汲縣地于新樂城置縣,取名新鄉。宋·熙寧六年(1073)縣廢,屬汲縣。宋·元 右五年(1090),恢復新鄉縣,屬衛州。民國38年(1949)5月5日,新鄉縣全境解放,劃出縣城擴建為新鄉市。1959年4月23日,撤銷新鄉縣建制,并入新鄉市。1961年8月24日,恢復新鄉縣。1983年9月1日,由新鄉地區改屬新鄉市轄。
1949年,縣人民民主政府設8區2鎮,轄268個村。1950年,全縣改為6個區。1953年,縣人民政府由小冀遷入新鄉市,設6區1鎮,轄68個鄉,198個行政村。1955年,撤銷區制,全縣設9個中心鄉1個鎮。1956年,下設10個鄉。1958年全縣10個鄉改為10個人民公社。1959年,撤銷新鄉縣,將大塊、合河、大召營、七里營、朗公廟、古固寨、洪門等7個人民公社并入新鄉市。1961年,恢復新鄉縣,設8個公社和小冀鎮(1965年并入小冀公社)。1975年建立翟坡、關堤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人民政府,改10個人民公社(大塊、合河、大召營、翟坡、小冀、七里營、朗公廟、古固寨、關堤、洪門)為鄉人民政府。1985年,將小冀鄉改為小冀鎮。1993年,按照新鄉市政府新政文〔1993〕116號文件要求,將洪門鄉的東臺頭、西臺頭、南馬莊、東楊村、西楊村等5個行政村劃歸新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鄉縣歷史沿革
新鄉一帶是古代開化較早的地區之一。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已形成部落。商代屬畿內。秦屬山川郡汲邑。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析汲縣之新中鄉置獲嘉縣。東漢、三國、魏、晉因之。隋·開皇四年(584),廢修武郡,獲嘉縣遷至修武郡址。隋·開皇六年(586),析獲嘉、汲縣地于新樂城置縣,取名新鄉。宋·熙寧六年(1073)縣廢,屬汲縣。宋·元 右五年(1090),恢復新鄉縣,屬衛州。民國38年(1949)5月5日,新鄉縣全境解放,劃出縣城擴建為新鄉市。1959年4月23日,撤銷新鄉縣建制,并入新鄉市。1961年8月24日,恢復新鄉縣。1983年9月1日,由新鄉地區改屬新鄉市轄。
1949年,縣人民民主政府設8區2鎮,轄268個村。1950年,全縣改為6個區。1953年,縣人民政府由小冀遷入新鄉市,設6區1鎮,轄68個鄉,198個行政村。1955年,撤銷區制,全縣設9個中心鄉1個鎮。1956年,下設10個鄉。1958年全縣10個鄉改為10個人民公社。1959年,撤銷新鄉縣,將大塊、合河、大召營、七里營、朗公廟、古固寨、洪門等7個人民公社并入新鄉市。1961年,恢復新鄉縣,設8個公社和小冀鎮(1965年并入小冀公社)。1975年建立翟坡、關堤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人民政府,改10個人民公社(大塊、合河、大召營、翟坡、小冀、七里營、朗公廟、古固寨、關堤、洪門)為鄉人民政府。1985年,將小冀鄉改為小冀鎮。1993年,按照新鄉市政府新政文〔1993〕116號文件要求,將洪門鄉的東臺頭、西臺頭、南馬莊、東楊村、西楊村等5個行政村劃歸新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村、賈屯、梁任旺
5個行政村和合河鄉的東水東、西水東、水南、水南營4個行政村以及大召營鎮的元莊、十里鋪、中召、王固城、張固城、丁固城、絡絲潭7個行政村劃歸新鄉市衛濱區(原新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