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太清宮遺址位于鹿邑縣城東5公里,是我國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舊名厲鄉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即今鹿邑縣太清宮鄉。太清,道家渭天道,亦謂天空,傳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老子故里的紀念性建筑,初為老子廟,建于東漢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后改為老子祠。唐朝創始人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以老子廟為太廟,起建宮闕殿宇,唐開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極宮”為太清宮至今。 太清宮前后兩宮相距一里,中間有一條東西流向的清靜河,取老子“清靜無為”之意,河上有會仙橋,將前后兩宮聯為一體。兩宮占地872畝,各種建筑600余間,殿閣棋布,雄偉壯觀,極盛一時。“前宮”以太極殿為中心,東有老子牧牛場遺址,西有隱陽山遺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內供有老子塑像,殿側立有高約1.5米,直徑約25公分的鐵柱一根,人稱“趕山鞭 ”,實為老子“柱下史”職務的象征。
據《后漢書》和《鹿邑縣志》記載,太清宮建于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始名老子廟。當時漢桓帝兩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水經注》載渦水又北,適老子廟東,廟前有二碑,在南門外,漢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陳相邊韶撰文。碑北有雙石闕,甚整肅是也。此后,唐宋元明清等歷朝歷代典籍中都有皇帝親謁或派大臣拜謁的記載。特別是唐朝帝王,對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稱是老子后裔,尊老子為圣祖,以老子廟為家廟。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三年(620年)封老子為始祖,大興土木建造宮闕殿字如帝者居。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年)幸老君廟,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創建祠堂,稱紫極宮。武后武則天于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為先天太后,擴建李母廟為洞霄宮,俗稱后宮,其規模相當宏大。唐玄宗李隆基曾兩度親渴老子廟,于開元十三年(725年)加封老子為高上大道,金闕天皇大帝,親為《道德經》作注,御筆全文鎊立《道德經注》碑一通。天寶二年(743年)李隆基下詔改紫極宮為太清宮。相傳,當時前宮祭祀老子,后宮祭祀李母。兩宮相距一里,中間隔有一河,曰清靜河,河上有橋,橋曰會仙橋。前宮住道士,后宮住道姑。兩宮相商事宜,則以云牌傳示,不允私自來往,其規矩之嚴猶如皇宮。前宮午門聳立,御道直坦,院內以太極殿為中心,周圍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虛無殿、清靜閣,將太極殿環抱其中。唐王室將太清宮奉為家廟,所以其建筑風格頗類長安王宮。占地八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里,樓臺殿閣六百余間,其氣勢宏偉壯觀,建造精致華麗,金碧輝煌。
聯 系 方 式:
單 位:
鹿邑太清宮遺址
聯系人:
鹿邑太清宮遺址
電 話:
00
地 址:
周口市鹿邑縣太清宮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