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暉區因珠暉塔而得名,素有雁城“東大門”之稱。全區轄兩鄉、兩鎮、四個農場、七個街道,總面積234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是衡陽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珠暉年輕而古老,雖于2001年區劃調整由原江東區改名珠暉區,但她是古城衡陽的發源地。公元前202年,漢高租劉邦置酃縣于酃湖,翻開了衡陽建城史的首頁。近現代史上,珠暉更是風云際會,毛澤東、夏明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多次到湘南學聯指導革命工作,激勵了無數志士走上革命道路。昨天的珠暉,以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而享有千古風流;今天的珠暉,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而展翅騰飛。
珠暉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湘江、耒水環抱全境,京廣、湘桂鐵路縱橫交錯,衡北編組站以其吞吐量大而成為全國鐵路四大編組站之一,京珠、衡昆高速公路、107國道、東外環線、衡大連接線、衡棗高速貫穿南北東西;這里資源豐富,芒硝儲量過億噸,鹽鹵富甲中南地區;這里市場活躍,商賈云集,是湘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這里物華天寶,山川秀美,是投資的沃土、發展的樂園。
區劃調整以來,珠暉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希望在工業、優勢在市場、潛力在拓城、亮點在農業”四大重點,堅定不移地推進“三化”進程,實現了全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到2005年底,全區國內生產總值24.5億元,市區財政總收入2.1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8545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0元。
工業在變強。四年來,全區新增規模工業企業48家,規模企業總數達60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創新飼料等12家,過5000萬元的有華意機械等14家。全區工業總產值由2002年的473797萬元增長到2005年的122600萬元,年均增長39.3%。尤其是茶山、東陽兩個工業園區來勢不錯,已分別納入市松木、白沙工業園區的長遠發展規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啟動,茶山園區引進了南風集團、海聯鹽鹵、裕華化工、晶科威公司等lO多家企業,東陽園區引進了金雷水泥、唐人神等9家企業。兩個園區2005年共實現工業產值4.66億元。目前全區有6家企業被評為“省高新技術企業”,12家企業被評為“市科技民營企業”,有3項產品獲得“著名商標”和“湖南名牌產品”稱號。
農業在變亮。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區逐步形成了葡萄、特種養殖、花卉苗木、蔬菜、生豬、休閑觀光六大特色農業基地。2002年以來新增規模種養、休閑基地23個,其中白鷺湖、酃湖漁場、怡心園等休閑農莊已建設成為全省一流的休閑農業基地。全區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32家,其中規模以上龍頭企業19家,國家和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累計投入水利資金1700多萬元,新建、改建荷花坪防洪堤等各類水利工程377處。退耕還林完成1.4萬畝,紫色頁巖改造任務全面完成。農業開發進入國家項目籠子,是全市唯一進入國家項目的城區。
市場在變活。全區有大小市場35個,總營業面積近35萬平方米,年交易額突破35億元。從首都北京到特區香港,從內蒙古的伊盟到浙江的溫州,三湘四水、大江南北的朋友紛紛置業珠暉、發展珠暉。新世紀家電城、環球家具城、華正商業城、衡陽糧食批發市場、生源超市等生意興隆,購銷兩旺;新湘江五金市場、天富小商品市場、衡陽市出版物交易市場、益海糧油市場、杰達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的建設加速了“城內大商場、城郊大市場”格局的形成。珠暉市場正在由“全而散”、“散而弱”向“大而專”、“專而強”轉變。
城市在變美。四年來,全區共建設重點工程47項,完成城建投資近60億元。火車站廣場、T型樣板街的竣工,樹立了衡陽的對外窗口形象;東外環路、衡大連接線、衡州大道進一步拉開了城區骨架,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東風南北路、光明街、獅山路、江西路樣板街等民心路、致富路已暢通無阻;沿江風光帶、橋頭花園、湘南學聯、彭公館等將湘江東岸裝扮一新;全區42個社區居委會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友愛里社區、向榮里社區、華新小區等路平燈亮、花草飄香,已成為全市一流的樣板小區。隨著湖南工學院、衡陽師院等大項目的落戶和竣工,珠暉的天更藍、水更綠、城更美。
未來幾年,區委、區政府將圍繞全面建設“和諧珠暉”的目標,以新型工業化總攬全局,大力實施“拓城強區”、“項目興區”、“開放富區”戰略,立足抓產業,推進工業化;立足抓基礎,建設新農村;立足抓調整,繁榮三產業;立足抓拓城,構筑大平臺;立足抓全面,促進新和諧,努力把珠暉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舒適、生態宜人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