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開發區招商引資網訊:南岳,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我國五岳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獨秀”、“文明奧區”、“宗教圣地”和“避暑勝地”的美稱。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4年正式成立南岳區人民政府,同時保留湖南省南岳管理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1992年被定為湖南省旅游經濟開發區。“歷史悠久名氣大,五岳獨秀風光好,佛道并存影響廣,交通便利客源多”為南岳的四大特色。建區以來,南岳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優勢,敞開山門,走“天下南岳之路”,實現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及各項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南,地處北緯27°12’-27°40’,東經112°45’-112°50’。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物產豐富,以山地丘陵為主,兼有崗地。現轄三鄉一鎮,一個街道辦事處,31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總人口為5.1萬,有少數民族9個,其人口占全區人口的0.05%。
歷史悠久名氣大。南岳古為荊州之域,是湖湘文化的發祥地。相傳舜帝南巡,曾在此詔會諸侯;大禹治水,曾在此殺白馬祭天,最終得金簡玉書而治服了洪水。宋徽宗題寫了“天下南岳”和“壽岳”,清康熙帝寫了《重修南岳大廟碑記》。古往今來,歷史名人李白、杜甫、韓愈、王船山等都留下過遺跡,當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等先后到過南岳。南岳留有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磨崖石刻。唐宋以來創辦了鄴候、甘泉等10多所書院,使南岳成為湖湘學派的發源地,故又享有“文明奧區”之盛名。
五岳獨秀風光好。南岳風光旖旎,古樹參天,秀麗多姿,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舉。素以“五岳獨秀”聞名于世,歷來是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和避暑勝地。山上自然植物1200多種,9處原始次森林,其中珍貴樹種15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75%。有東晉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皂莢,帶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等秀麗的自然風光,至今仍在“五岳”中稱秀。1997年南岳被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區”。飛瀑流泉、庵堂寺觀到處可見。有72峰、10洞、5巖、38泉、25溪、9池、9潭。近年,南岳新辟和恢復景點119處。山上平均氣溫17.5℃,春觀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賞雪為四時佳景;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水濂洞之奇、方廣寺之深“四絕”聞名遐邇;麻姑仙境之幽、穿巖詩林之趣、龍鳳飛瀑之雄、禹王城之古新四景回味無窮。
佛道并存影響廣。道教從西周開始即在南岳活動,佛教從西晉開始傳入南岳。佛教禪宗中的曹洞宗、臨濟宗、云門宗、溈仰宗、法眼宗均出于南岳,因此,南岳素有“五葉流芳”之稱。漢發源于南臺寺的曹洞宗,現在日本就有800萬弟子。道教中的黃庭觀相傳為
交通便利客源多。南岳北距長沙146公里,南離衡陽市51公里,東離衡陽火車站僅15公里,107國道從古鎮穿越而過。同時,南岳居在衡陽、湘潭、株洲經濟三角區之中,是國內離廣州、香港、澳門較近的風景旅游區,既是南部邊境往內地要道,又是湖南向沿海地區和港澳市場開放的重要“窗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1997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1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7170萬元,比上年增長25.78%。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通過實施“外向帶動、引資興區”發展戰略,促使全區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1997年共發布招商項目47個,接洽、聯絡客商120人次,洽談合作項目22個,批準合同利用外資724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總額9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03%。目前,民俗文化城、南岳索道、湖南旅游品交易中心、華升商業娛樂城、財神村、神州祖源、華渝農場、金隆利竹木加工廠等一大批外商獨資或合資項目落戶南岳。全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從1994年起連續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面向新世紀,南岳區將以名山為依托,以旅游為“龍頭”,以宗教文化為特色,努力形成旅、貿、工、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使全區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到2000年比1995年實際翻一番半,各項社會事業再上新臺階,把南岳建設成為全國一流、世界聞名的風景名勝區。
自然地理
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南,地處北緯27°12’-27°40’,東經112°45’-112°50’。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物產豐富,以山地丘陵為主,兼有崗地。
丘陵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結果。在地貌演化過程中,丘陵是山地向平原過渡的中間階段。從構造上看丘陵所在地區一般地殼抬升緩慢,從氣候條件上看,一般在溫暖濕潤地區丘陵分布較多。根據起伏高度,相對高度小于100米者為低丘陵,100—200米者為高丘陵。從發展經濟、建設開發山區的角度上看,山地、丘陵及部分高原具有共性。山區礦產資源、水力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有利于發展多種經濟。
南岳衡山是中國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境內,群峰巍峨,氣勢磅礴,72峰逶迤800里,貫穿7個縣市。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自古以五岳獨秀風光好,歷史悠久名氣大,佛道并存影響廣,中華壽岳眾人仰著稱于世。
衡山山脈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南,南起衡陽白露坳,北止長沙城西,長約80公里。關于衡山舊有南岳“七十二峰”之說,稱回雁為首,岳麓為足。衡山山脈屬華夏及華夏式構造體系,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斷塊山體。因經歷長期侵蝕,成為準平原;第三紀末新構造運動,花崗巖地層上升斷裂成今貌。衡山山脈最高峰為祝融峰海拔1298米。
發源于廣西興安的湘江干流,自祁東歸陽鎮入境,依次流經祁東縣、衡南縣、常寧市、市區、衡陽縣、衡山縣和衡東縣,衡陽境內長226公里。衡陽境內流域面積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級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
涓水:古名興樂江,又名白果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雙峰縣昌山,從新橋石地方村入境,沿途流經新橋、貫塘、江東、白果、長青五個鄉鎮,至長青鄉曉嵐村曉嵐港出境入湘潭縣。境內長26.8千米,河道匯水面積490.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上世紀50年代前,為衡山第二條通航河道,后因河床淤高,不能通航。
荊陂河:又名金邊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南岳紫蓋峰東側福田鋪鄉,流經沙泉、開云、長江等鄉鎮入湘江,全長29千米,集水面積112.2平方公里。
烏江: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南岳紫蓋峰東南側,流經師古,永和等鄉鎮,至師古鄉烏石鋪入湘江,全長20千米,集水面積119.4平方公里。
南岳地處湘中,洞庭湖以南、距長沙180公里,距衡陽45公里。氣候屬亞 熱帶氣候,山上山下氣溫常年相差10度左右,全年雨量充足,高山有近半年的云霧期,保存著多處原始次森林,故在生態旅游中有春看花,夏觀云,秋望日,冬嘗雪等旅游項目。
五岳獨秀風光好。南岳風光旖旎,古樹參天,秀麗多姿,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舉。素以“五岳獨秀”聞名于世,歷來是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和避暑勝地。山上自然植物1200多種,9處原始次森林,其中珍貴樹種15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75%。有東晉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皂莢,帶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等秀麗的自然風光,至今仍在“五岳”中稱秀。1997年南岳被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區”。飛瀑流泉、庵堂寺觀到處可見。有72峰、10洞、5巖、38泉、25溪、9池、9潭。近年,南岳新辟和恢復景點119處。山上平均氣溫17.5℃,春觀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賞雪為四時佳景;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水濂洞之奇、方廣寺之深“四絕”聞名遐邇;麻姑仙境之幽、穿巖詩林之趣、龍鳳飛瀑之雄、禹王城之古新四景回味無窮。
歷史沿革
南岳,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南岳古為荊州之域,是湖湘文化的發祥地,是我國五岳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獨秀”、“文明奧區”、“宗教圣地”和“避暑勝地”的美稱。1984年正式成立南岳區人民政府,因五岳名山南岳而得名為南岳區。
南岳衡山有著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秦統一中國后,其地屬長沙郡。三國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年),隸屬衡陽縣。晉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改衡陽縣為衡山縣,為縣名之始。唐屬衡州,宋屬潭州,元屬潭州路,后改為天臨路。明清屬衡州府。民國廢府存縣,直屬湖南省。
新中國成立后,50年代的衡山縣包括今衡山、衡東兩縣和南岳區。1960年初,衡山劃出南岳公社和南岳鎮歸省直屬的南岳管理局管轄,次年底,南岳管理局改稱南岳縣。
1966年撤銷南岳縣,將衡山縣湘江以東地區析出組建衡東縣,原南岳縣與衡山縣湘江以西地區合并為衡山縣。1984年,又劃出南岳鎮、南岳鄉及東湖、馬跡、望峰三個鄉鎮的10個村,建立衡陽市直轄的南岳區。1992年被定為湖南省旅游經濟開發區。
風土人情
在南岳古鎮一帶,人們別出心裁在水上放燈迎春或送春。燈系彩紙精制成荷花狀,經熟桐油浸透后再以松香涂抹,使之不滲水,花芯灌少量茶油,再插燈芯,點燃后放入古鎮內外諸溪流中,任其飄流,小溪便宛如閃光的“燈龍”。觀燈者成千上萬,川流不息,場面頗為壯觀。
“抬地故事”是南岳衡山一種獨特的民間表演藝術。南岳民謠道:“別的戲唱臺上,我的戲走街上。”民間文人藝匠將歷代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事跡編成一個個故事,在廟會期間由古鎮四街派人扮成楊家將、岳飛、包公等英雄角色,抬著精制的道具,邊走邊動作,走一街演一街。演出隊伍有“鑼鼓亭”相伴,胡琴嗩吶、銅鑼小鼓吹吹打打震天響。有時古鎮四條街的“抬地故事”隊伍暗中鼓勁,你一場我一場各自使出十八般武藝,令觀眾眼花繚亂,開心不已。
南岳人祖祖輩輩對祝融火神十分敬重,每年都把第一柱香敬獻給他。大年初一的零時鐘聲剛敲響,人們便從四面八方涌向南岳廟,謂之“出天行”。出門后熟人見面不打招呼,避免“撞喜”,到了天亮見面才拱手賀歲。出廟時折一段樹枝,撿幾片樹葉回家,謂之“撈柴(財)”。主婦們趕緊做好豐盛的飯菜,全家團聚一起吃完“年羹飯”才天亮。有民謠說:“雞不叫,狗不咬,半夜吃飯是衡山佬。”
經濟概況
南岳,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我國五岳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獨秀”、“文明奧區”、“宗教圣地”和“避暑勝地”的美稱。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對外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4年正式成立南岳區人民政府,同時保留湖南省南岳管理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1992年被定為湖南省旅游經濟開發區。“歷史悠久名氣大,五岳獨秀風光好,佛道并存影響廣,交通便利客源多”為南岳的四大特色。建區以來,南岳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優勢,敞開山門,走“天下南岳之路”,實現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及各項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交通便利客源多。南岳北距長沙146公里,南離衡陽市51公里,東離衡陽火車站僅15公里,107國道從古鎮穿越而過。同時,南岳居在衡陽、湘潭、株洲經濟三角區之中,是國內離廣州、香港、澳門較近的風景旅游區,既是南部邊境往內地要道,又是湖南向沿海地區和港澳市場開放的重要“窗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1997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1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7170萬元,比上年增長25.78%。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通過實施“外向帶動、引資興區”發展戰略,促使全區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1997年共發布招商項目47個,接洽、聯絡客商120人次,洽談合作項目22個,批準合同利用外資724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總額9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03%。目前,民俗文化城、南岳索道、湖南旅游品交易中心、華升商業娛樂城、財神村、神州祖源、華渝農場、金隆利竹木加工廠等一大批外商獨資或合資項目落戶南岳。全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從1994年起連續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面向新世紀,南岳區將以名山為依托,以旅游為“龍頭”,以宗教文化為特色,努力形成旅、貿、工、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使全區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到2000年比1995年實際翻一番半,各項社會事業再上新臺階,把南岳建設成為全國一流、世界聞名的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