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古稱“云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又因范仲淹千古名著《岳陽樓記》,“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名揚天下。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qū),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該區(qū)是“國際濕地公約”收錄的中國境內21個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之一,主要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tài)和生物資源。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物種具有古老獨特、珍稀度高的特征。根據(jù)科學考察,記錄到魚類12目23科11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中華鱘、白鱘2種,二級保護的有鰻鱺、胭脂魚2種;鳥類13目50科30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鶴、白頭鶴、白鸛、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7種,二級保護的有小天鵝、鴛鴦、白枕鶴、灰鶴、小白額雁等37種。國際協(xié)約指定保護的兩棲類、腹足類、軟體類、瓣鰓類等動物6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暨豚。區(qū)內有植物115科159屬118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3種;二級保護的有31種。東洞庭湖豐富的自然資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被譽為“長江中游的明珠”。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我國濕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這里棲息的雁、鴨等水鳥達數(shù)百萬羽,是鳥類的天堂和樂園。每年有白鸛、白鶴、黑鸛、白鷺等255種國家級保護候鳥在這里越冬。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大鴇、白頭鶴、鴻雁、小白額雁、青頭潛鴨等稀有鳥類也經常在這里嬉戲,給平靜的洞庭湖增添了不少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