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1月18日專電
題:空氣質量監測布點豈能“避重就輕”?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王民
原來空氣質量監測也有“貓膩”!邯鄲環保部門在監測網點設置上竟然“避重就輕”,專挑污染輕的區域,對污染重的區域視而不見、充“鼻”不聞。如此監測,難怪一年報出320多個二級天,難怪與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兩張皮”。
據媒體報道,邯鄲市將4個空氣質量監測點設在以商業、機關和居民居住和教育機構為主的叢臺區、邯山區,具體地點為叢臺公園、市環保局、東污水處理廠、河北工程大學,而在工廠集中的邯鄲市區西部未設監測點。這種現象可能在全國不少地方也存在。
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環境空氣監測規范》規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要位于城市建成區內,并相對均勻分布,分布全部建成區。全部空氣質量評價點的污染物濃度計算出的算術平均值應代表所在城市建成區污染物濃度的區域總體平均值。”
e哥想說,空氣質量監測點未加均勻布置,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未加科學統計,監測結果怎能不失真?如果把環保的真功夫用到平時,好天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欺騙了上級,糊弄了百姓,舍本逐末啦!
說實話,e哥對環保部門表示理解,他們也有難言之隱。在地方,環保部門是個尷尬的弱勢部門,在治污問題上動不動真格的,要看上級領導臉色行事。一些城市,環境污染積重難返,治理起來非一日之功。上級領導為了面子上好看,不顧客觀實際,硬向環保部門下指標任務,人為要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必須達到多少天以上,環保部門只能從中做手腳了。
持續數日的四面“霾”伏,足夠令我們警醒:好空氣不是西伯利亞風吹出來的,也不是靠統計造假造出來的,而是真刀真槍、日積月累干出來的。e哥想說,科學發展不是空洞的口號,要真正入腦、入心、踐行。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美麗中國”離我們還會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