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在濱海縣段的蘇北灌溉總渠南側,20世紀70年代初,活躍著一個民間雜技組織,它就是頗有名聲的“老許雜技團”。“老許雜技團”的掌門人叫許生和許鳳兄妹倆,他們組織的老許雜技團,擅長表演一些民間傳統雜技,如頂碗、蹬壇、走鋼絲、魔術以及高矮車技等。后來,許生和許鳳各自成家,許鳳嫁給一位何姓的青年,另行組織一個雜技團,追溯起來,這就是濱海飛車走壁雜技團的前身。80年代,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實行承包責任制,以村為單位“包演”的形式越來越少,老百姓的經濟不寬裕,時興一時的雜技表演陷人困境,觀眾銳減。1985年下半年,雜技團實在演不下去了,許鳳的兩個兒子何濱生、何蘭生不得不收起龍套,一個辦起面粉廠,一個買了一臺打夯機。但兄弟倆內』L"很不平衡,自己搞了民間藝術這么多年,不忍心就此荒廢。1986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何濱生兄弟倆聽說上海崇明有姓倪的玩飛車的民間藝人,要賣“飛車走壁”一套設備,他們與父母以及妯娌們商量,決心買下這套設備,但這套設備需要4萬元,在那個年代,對于他們的家庭,這筆錢簡直是天文數字。然而,鐵了心的一家人東挪西借,還變賣了6間瓦房和電視機,湊足了錢,購置了20多噸的設備,就這樣濱海縣飛車走壁雜技團成立了。1986年夏天,經過刻苦訓練,濱海縣飛車走壁雜技團開始對外演出。當年10月,又投資一萬多元添置了4輛摩托車,演出節目漸次豐富,難度也漸次加大,一時在濱海縣內名聲鵲起。1989年春,何濱生和何蘭生果斷決定,挺進江南。他們雇用十幾名本村男青年,經鹽城、興化、揚州一路演出,受到省內城鄉群眾的普遍歡迎。他們先后到過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安全演出數千場次,觀眾達上百萬人次。1996年,因為種種原因,濱海縣飛車走壁雜技團在江蘇某地演出結束后,何氏兄弟決定原地解散,設備拆散后分類變賣。就這樣,飲譽大江南北的濱海縣飛車走壁雜技團消失在歲月的塵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