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wǎng)訊: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里人錢文有在海安鎮(zhèn)東起牙橋、西至西楹橋,全長約4華里的大街中央,督工鋪上青石。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重修東街。咸豐元年(1851)三月再修西街。后因年深月久,石面光滑,高低殘缺,行走不便,光緒二十五年(1899),巡檢司詹向仁等人邀同鎮(zhèn)何董捐購蘇州黃麻石(花崗巖)換鋪街道。以長64厘米、寬46厘米、厚16厘米之長方石,橫向平鋪,用27厘米寬,同樣厚度、長短不等之條石,縱鋪左右,歷七載告成,里人習(xí)稱石板街。因大街南北巷道甚多,且多為對稱,形如蜈蚣,人們又稱之為“百腳街”。光緒三十三年(1906)適逢韓國鈞五十壽辰,里人以獻壽名,在韓公館東側(cè)的陸家巷中鋪石板,左右鑲嵌青磚。昔日石板街兩側(cè),店鋪相連,商賈云集,南北貨、土特產(chǎn)、茶肆酒樓、市井小吃應(yīng)有皆有。逢年過節(jié),街面上舞龍燈、跳馬燈、踩高蹺、挑花擔(dān)、蕩湖船、舞九獅……熱鬧非常,萬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