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湖招商網訊:云龍湖十八景: 桃霞煙柳、杏花春雨、荷風漁歌、蘇公塔影、石壁留蹤、臨湖嘗鮮、兒童稚趣、 云龍湖水上世界、寒波飛鴻、長堤雪月、別有洞天、果樹盆藝、水上世界、萬人游波、湖濱垂釣、沙島渡閑、云湖泛舟、湖光燈影、索道滑道。
云龍湖位于徐州城區西南部,是云龍風景區主要景區, 原名“簸箕洼”又名“石狗湖”,1984年被江蘇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它西連韓山,東依云龍山,南停大山頭和珠山,原水面5.8平方公里,陸地5.6平方公里,包括新近開發的小南湖景區(總面積1.6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962平方公里),云龍湖水面面積已達到6.76平方公里,陸地面積6.3平方公里(含小南湖景區)。以湖中路為界,東湖周長約8.1公里,西湖長約7公里,全湖周長約12公里(不包括小南湖)。
徐州古稱彭城,向以眾多的漢朝文化瑰寶聞名中外,其南郊園林卻以山水風韻秀甲淮海。云龍山、云龍湖、彭園、動物園、淮海烈士陵園及泉山森林公園,莽莽蒼蒼,連成一片,氣勢磅薄,蔚成大觀,風光秀美的云龍湖風景名勝區則是其中閃閃發光的一顆璀璨明珠。
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為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吸引力,促進經濟發展,銳意開發云龍湖風景區,辟館建塔,筑島修路,植木藝卉,精心裝
云龍湖景色(19張)點,遂使云龍湖剖石見玉,光彩照人,成為一處綜合觀光的旅游風景區,一條玉帶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成東西兩湖,石橋鑒通,垂柳兩岸,草坪似毯;環湖路依山順堤,寬闊平坦,環繞一湖碧水。
市區中山路南端,即為云龍湖風景區大門。三面青山,疊翠連綿,一湖波光,盡收眼底,令人胸襟豁然,心曠神怡。沿湖而行,綠草如菌,三春桃紅柳綠,仲夏荷花比艷,深秋楓葉如火,嚴冬青松傲雪,東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四時風光鮮明,各自異彩紛呈。
云龍湖景點玉綴珠聯,風物如畫。以功能論,東湖游覽區以水上活動和參觀游覽為主,西湖游覽區以療養度假為主,湖南則主要以娛樂及賓館為主,以水相劃又有水中 云龍湖劇院
景與水邊景為分,一十八景,景景相 霓虹燈下的云龍湖劇院
望,各有千秋。
湖名來歷一曰:簸箕洼。云龍湖的《圓夢園記》碑載:“云龍湖原為一環山負郭之洼地,其形如簸箕,故名簸箕洼。”簸箕,乃三面有幫一面缺口,百姓簸麥簸米去糠癟之粒的家庭用具。云龍湖東有云龍山,南有大山頭、拉犁山,西有韓山,惟北缺一口,其形如簸箕。故依其形而名“簸箕洼”。據說“簸箕洼”之名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二曰:石溝湖。蘇軾任徐州知州時,時從賓佐僚吏游覽云龍山、云龍湖。站在山上或湖邊,放眼眺望,一片洼地,猶如一條大溝,其溝三面環山,一面臨城。蘇軾《答王定民》詩中曰:“筆中好在留臺寺,遙知旗隊到石溝。”石溝就是指云龍湖。故以形而名“石溝湖”。后訛傳為“石狗湖”。“石溝湖”之名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三曰:石狗湖。據《徐州風物志》載:“石狗湖,多雨時南山之水盡匯于此,積久不退,昔人作石狗鎮之,故名石狗湖。”另相傳,明萬歷年間,云龍湖邊住一老石匠,石匠養一條相依為命的大黑狗。一天大黑狗被一財主打死剝皮為己治病。老石匠悲痛之余到云龍山上找了一塊大石頭,按大黑狗的模樣刻一石狗置于湖邊,石狗不僅能看家護院,而且湖澇時能吸水,湖旱時能吐水,百姓旱澇保收,石狗成了神狗。人們為紀念石狗,就把這湖叫石狗湖。“石狗湖”之名也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多少年來,湖雖幾經開掘疏浚,但尚未見到石狗,但愿有朝一日,石狗能重見天日。
四曰:爾家川。北宋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軾由徐州調任湖州之際感慨萬千,他在《罷徐州,往南京(商丘),馬上走筆寄子由詩五首》中,傾訴了自己對徐州父老的深情,對徐州風光的依戀。第五首中有:“卜田向何許,石佛山南路。下有爾家川,千畦種秔稌。”之詩句。詩句中的石佛山就是指云龍山,爾家川就是指云龍湖,故云龍湖又有“爾家川”之別名。
五曰:蘇伯湖。云龍湖的《重修云龍湖碑記》載:“云龍湖向以石狗湖之名,上承玉帶河,溯源拔劍泉,下與奎河相通,雅稱蘇伯湖,以緬東坡治水之功也。”《新千年整理版———徐州府志》載:“城西南三里,有石狗湖(古曰簸箕洼。明潘季馴挑奎河,起蘇伯湖,蓋新此湖也。)”又載:“河臣潘季馴挑魁山支河,起蘇伯湖入小河即此。”蘇軾任徐州知州時曾言:“若引上游丁塘之水注之,則此湖儼若西湖。”蘇軾曾率徐州百姓治湖,開辟了拔劍泉通往石溝湖的水道,但他的愿望未能實現便抱憾離徐,為緬懷蘇軾當年的治水之功,故云龍湖又有“蘇伯湖”之雅稱。
六曰:云龍湖。《重修云龍湖碑記》載:“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58年浚湖工,清淤疊堤,穿渠起閘,軍民勞作,兩易寒暑,八里長堤北臥,萬畝綠波蕩漾。1960年2月工竣之日,始有云龍湖之新稱。”山以龍名酷肖其形,水以龍名畫其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