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斯鄉招商網訊:那木斯鄉是四平市唯一的蒙古族鄉,位于雙遼市西南部,環處市區近郊,鄉政府所在地距市區西8公里。全鄉幅員面積2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885公頃,草原面積430公頃,森林面積5988公頃,總戶數5391戶,人口2萬余人,其中少數民族3388人,占總人口的16.8%。
歷史沿革:
那木斯——蒙古語,漢語意為“口子”、“要塞”。因為那木斯村東有座山,名敖寶山,山南有條東西向公路,清代時是從鄭家屯通往博王府吉樂戈郎的唯一通道,地處要塞,故此得名。
本鄉明代為蒙古科樂沁部屬地,清初分屬科樂沁六旗之中的左翼中、后旗,當時人煙稀少蔓草荒原,從道光元年(1821年)開始,蒙王派差役管理草原定居放牧,放荒墾地,村落逐漸形成。
1913年,國體變更,遼源州改為遼源縣,本鄉東部七村屬一區鄭家屯;西三村屬博多勒葛臺王旗。
1940年,雙遼縣建治,東七村屬雙遼縣城關區,西三村歸科左后旗所轄;1949年,西三村劃歸雙遼縣二區張家;1956年3月——1958年9月,撤區建鄉,南四村為建設鄉,北三村為前進鄉,西三村為那木斯鄉。
1963年,經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西三村成立那木斯鄉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那木斯鄉。
2000年5月,原那建設鄉、那木斯鄉合并,仍稱那木斯鄉。
風俗民情:
蒙古”,原是蒙古族許多部落中一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從此蒙古民族便以他這個部落定名,蒙古語言司阿樂泰語系通古斯語族蒙古語支,文字為拼音文字系統,信仰-教,傳統的盛會是“那達慕大會”。“那達慕”蒙古語,漢語意為“娛樂”、“游戲”。那達慕大會在夏季或秋季祭敖包時進行!鞍桨泵烧Z,漢意為“堆子”,以石塊堆積而成,原是道路和境界標志,后成祭山神、路神等活動的地方。解放前專管敖包的組織。解放后,那木慕大會逐漸演變成群眾必文體、商貿的盛會。1974年9月,本鄉舉辦了首屆那達慕大會,1993年9月舉辦了第二屆那達慕大會暨建鄉三十周年慶祝大會。2003年9月成功舉辦了第三屆那達慕大會暨建鄉四十周年慶祝大會。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間舞蹈,表演時,舞者雙手各執一巾,由一人領唱,眾人相和,邊歌邊舞,動作樸實、奔放,節奏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