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今年以來,大范圍霧霾頻頻襲城、大部分城市一個月只有三兩天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抓好大氣環境治理成為公眾最迫切的環境需求。借鑒流域治污經驗,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將祭出“標準”這把利劍,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山東年內有望出臺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區域性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逐步取消大氣污染行業的排污特權,深化工業和異味污染源治理。
“標準”先行、科學引導,是山東在流域治污中取得的重要經驗。截至去年底,山東已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水環境質量連續十年持續改善,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濃度已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水平,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而逐步加嚴的流域排放標準,非但沒有出現當初反對者所擔心的產業覆滅,反而使山東造紙摘掉了高污染帽子,成就了如今第一造紙大省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相信,這個(大氣)標準實施以后,也將會對大氣污染行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省環保廳廳長張波告訴記者,目前,該標準的編制已接近完成。標準將從公眾的環境需求出發,立足于國內外最先進的治污技術和科技進步,以適度超前的標準引導各界積極投身大氣環境治理,計劃分4個階段逐步取消污染行業排放特權,力爭到2020年,能夠實現空氣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
據環保部門統計,2012年,全省大氣主要污染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分別較上年下降4.4%、10.8%、10.9%,尤其是氮氧化物扭轉了不降反升的被動局面。張波認為,參照近幾年數據的變化,山東大氣質量改善的“拐點”可能已經來臨,要抓住這個時機,不畏艱辛,迎難而上。
按照“調結構、促管理、搞綠化”的綜合治理思路,除即將出臺的排放標準,今年,我省還將加大減排領域財政獎補力度,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快重點行業脫硝工程建設。在年底前全部拆除重點燃煤機組脫硫煙氣旁路,嚴格扣減脫硫電價款,實現燃煤電廠脫硫設施運行新突破。加快制定黃標車淘汰更新的經濟政策,加快車用油品升級步伐,全力突破機動車減排難關。提高城市環境管理水平,深化城市揚塵綜合整治,因地制宜地搞綠化,最大限度地把企業和城市建在“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