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于1925年(民國14年)設治。1928年設治完竣,正式建縣。設治當時由新賓縣劃入1個區20個村,鐵嶺縣劃入6個村,開原縣劃入2個區30個主村,海龍縣劃入兩個半鄉,柳河縣劃入半個區10個村。全縣共設8個區96個村。現屬遼寧省撫順市管轄,縣人民政府駐清原鎮。清原縣位于遼寧東部,縣城距省會沈陽146公里。縣境西至東經124°20′06″,東至東經125°28′58″,南至北緯41°47′52″,北至北緯42°28′25″。中心位置(縣城)在東經124°55′,北緯42°05′。全境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起伏不平。最高海拔為1100.1米,最低海拔為136.2米。東與吉林省梅河口市相鄰,東南與吉林省柳河縣接壤,東北與吉林省東豐縣和遼寧省西豐縣搭界,北與開原縣毗鄰,南與新賓縣相連,西與西北同撫順縣、鐵嶺縣相接。縣境東西兩極間96公里,南北兩極間75公里。全縣總面積為3932.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7%,平地占13.8%,水面占3.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1985年,全縣總戶數85601戶,其中農業戶55208戶。總人口345102人,比1949年增長1.5倍。1949年非農業人口為19049人,1985年增至99820人。1985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7.7人。全縣共有11個民族。其中滿族176048人,漢族162711人,朝鮮族5176人,回族794人,蒙古族222人,錫伯族113人,壯族19人,白族7人,黎族5人,鄂倫春族4人,高山族3人。
本縣轄區為10個鎮11個鄉。鎮有清原鎮、紅透山鎮、斗虎屯鎮、南口前滿族鎮、大孤家滿族鎮、夏家堡滿族鎮、草市鎮、南山城鎮、灣甸子鎮、英額門鎮。鄉有蒼石滿族鄉、紅土廟滿族鄉、猴石滿族鄉、南八家滿族朝鮮族鄉、土口子滿族鄉、北三家滿族鄉、甘井子鄉、敖家堡鄉、大蘇河鄉、楊樹崴鄉、枸乃甸鄉。鄉鎮下轄349個村36個街道。
本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夏熱。年平均氣溫為5.3℃。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2.9℃;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6℃。極端最高氣溫37.2℃,極端最低氣溫-37.6℃。無霜期130天左右。東部南部高寒山區無霜期110至120天。初霜一般在9月中旬出現,終霜在5月中旬。11月中旬土地封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凍,4月下旬化通。最深凍土層169厘米左右。全年總日照時數為2419小時。春夏多西南風,秋冬多西北風。一般風力3至4級,最大風力7至8級。年平均降雨為806.5毫米,多集中于7、8、9月。這三個月降雨量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0%以上。日最大降雨量為116.8毫米。年蒸量為1275毫米。
本縣山多林密,水源充沛。境內山脈屬長白山龍崗支脈。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最高山峰有南部的龍崗,海拔1100.1米;次之為北部的莫日紅,海拔1013.4米。
清原又是渾、清、柴、柳四大河流的發源地。境內主、支流共有103條,總流長183公里。其中渾河,境內流長83公里,是大伙房水庫最上游。清河,境地內流長40公里,是清河水庫最上游。柴河,境內流長35公里,是柴河水庫最上游。柳河,境內流長25公里,是吉林磨盤山水庫最上游。全縣地表總水量約10.49億立方米,地下蓄水量約5700萬立方米。
本縣土質比較肥沃。境內棕壤和暗棕壤土地占面積的90%以上;草炭土和水稻土占8%;其他如白漿土等占2%左右。南部的灣甸子、大蘇河和東南部的南山城、甘井子等地區多為暗棕壤。中部的南八家和北部的大孤家、土口子、夏家堡,西部的蒼石、南口前,西南部的敖家堡等地區多為棕壤土。東部的草市、英額門等地區多見白漿土。草甸土散見于全縣各地。沼澤土多分布在東部、東南部丘陵地帶。水稻土多分布于沿河流域。
本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較平坦的土地有90萬畝。現有耕地42.6萬畝,占平地總面積的46.1%。其中旱田33.5萬畝,水田9.1萬畝。農業上盛產水稻、大豆、玉米、高糧,并特產煙草等經濟作物。境內有490萬畝山地,1985年有林面積達316萬畝,其中人工林113萬畝。森林總蓄積量達1382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達59.7%。在天然林中,大量的是柞、楊、柳、楸、槐、椴、榆、樺、黃木皮欏等樹種,還有少量的珍貴樹種,如刺楸、曲柳、暴馬等。人工栽培的樹種多是落葉松、黑松、還有少量的紅松、果松、樟子松、云衫等。年生產木材4萬立方米左右。
境內草條山貨藥材資源豐富,適于發展畜牧業、采集業生產。全縣有宜草牧地100萬畝左右,占山地總面積的20%。林間樹下、河邊、溝沿和荒山坡上生長著大量的土副特產和藥材。白柳條資源豐富,是省內的重點產區之一,資源量約70萬公斤。柳條編織品遠銷日本、西德、美國、英國、法國。杏條資源量約500萬公公斤以上,山蕨菜、山芹菜、軟棗子、榛子、糖李子、山杏等。僅橡子、山梨、山葡萄資源量就達600萬公斤。每到夏秋季等,資源量約100萬公斤。野生中藥材現已發現560種,資源量約1000萬公斤。采集比較多的有細辛、桔梗、蒼術、白頭翁、五味子、車前子、龍膽草、柴胡、益母蒿、黃柏等。其 中五味子是遼寧的特產,“遼五味”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地下礦藏資源極為豐富,現已發現的有金、銅、鐵、硫化鐵、蛭石、理石、硅石、英石、石灰石、煤炭、云母、草炭土等20余種。全縣已發現的礦點109個,其中金礦點33個,儲金量約20噸;鐵礦點5個,儲量約4700萬噸;石灰廠礦點3個,儲量約8200萬噸;硫化鐵礦點3個,儲量約1025萬噸;草炭土礦點8個,儲量約7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