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鑲白旗位于內蒙古草原的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干旱草原區,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草原氣候。是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明安圖鎮。地理座標東徑114°05′-115°37′;北緯42°05′-43°15′。正鑲白旗與六個旗縣相毗鄰,東與正蘭旗毗鄰,南與太仆寺旗和河北省康保縣為界,西與鑲黃旗和烏蘭察布盟化德縣相交,北靠蘇尼特左旗。海拔高度在1200-1400米之間,位于我旗中南部的明安圖鎮滿達拉圖嘎查罕海日罕山、額里圖科技示范園區刀棱山,海撥高度分別為1764米和1660米。
全旗南北長112公里,東西寬88公里,總土地面積6229平方公里。南臨京津冀發達地區,北靠大草原,東西連接蒙東、蒙西經濟區,是內蒙古自治區距離環渤海經濟圈最近的地區。距首都北京380公里、距天津港430公里、距首府呼和浩特360公里、距盟府錫林浩特235公里、距口岸二連市340公里。總人口7.3萬人,其中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2.8萬人,漢族4.5萬人。
正鑲白旗屬牧業旗,轄2個蘇木、2個鎮,77個嘎查,6個居委會。其中明安圖鎮是旗政府所在地。全旗總面積6229平方公里,總人口為7.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萬人,農村牧區人口5.7萬人,人口密度為11.3人/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有回、滿、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藏等十幾個民族。
正鑲白旗是由歷史上著名的察哈爾蒙古八旗正白旗、鑲白旗及明安旗、太右旗的一部分合并而成。原正白旗、鑲白旗是以清朝軍隊旗幟的顏色而取名的。正白旗的旗幟為全白色,鑲白旗的顏色為中間白色鑲紅邊。正白旗、鑲白旗同時建于清天聰九年(1653年),建立初期兼有軍事、行政、生產三方面的職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歸張家口都統管轄。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察哈爾特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又改屬察哈爾察北地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重新劃屬察哈爾盟,從此隸屬察哈爾盟。1945年獲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當時正白旗轄18個佐,旗政府駐哈那哈達廟(和碩廟),1947年遷至布日都廟。鑲白旗轄16佐,旗政府駐巴嘎海力根(衙門諾爾)。1949年3月兩旗合并為正鑲白聯合旗。1956年9月11日經國務院三十七次會議決定,將正鑲白聯合旗改為正鑲白旗。并將原屬正蘭旗扎格斯臺蘇木的西部、明安太右聯合旗的寶力根陶海蘇木和寶昌縣二區(原屬正鑲白旗租銀地)劃屬正鑲白旗,形成現在的區域范圍。1958年錫林郭勒盟與察哈爾盟合并,為錫林郭勒盟十二旗縣市之一。
正鑲白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使這塊美麗的土地成為歷史文化名人的搖藍。這里是我國十八世紀杰出的科學家明安圖,杰出的藏學家、蒙古文學、歷史、歷法著名學者羅布生朱力圖木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