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地處大興安嶺北段西坡,與鄂倫春旗、額爾古納市、牙克石市以及黑龍江省漠河縣、塔河縣毗鄰。南北長240.4公里,東西長198.8公里 全市總面積20,012平方公里。自然地理特點是高緯度、高寒冷地區,東經120°12—122°55’,北緯50°20’— 52 °30’,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平均氣溫最低的旗市。全市氣候屬寒溫帶濕潤型森林氣候,并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的某些特征,特點是寒冷濕潤,長冬無夏,春秋相連。無霜期平均為70天,最低年份只有24天,氣溫年日較差大,平均氣溫-5.3°C,極端最低氣溫-49°С,年較差47.4°C,日較差20°C,結凍期210天以上,境內遍布永凍層,個別地段30厘米以下即為永凍層。
根河市森林資源是主體資源,森林覆蓋率75%,居內蒙古自治區之首,屬典型的國有林區,植被分為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并以森林植被為主,主要樹種為興安落葉松、白樺、樟子松,其次為楊、柳等。境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巨大。地下礦藏有鉛、鋅、銀、黃金等,已開采利用的有珍珠巖、鉛、鋅等。旅游資源豐富,除有大興安嶺林海自然景觀外,還有大興安嶺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以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構成的人文景觀。全市2002年末,總人口172,263人,全部為非農業人口,其中林業人口約占70%以上,有17個民族,包括漢、蒙古、回、藏、苗、彝、壯、朝、滿、土、錫伯、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
根河是蒙古語“葛根高勒”的諧音,意為“清澈透明的河”。根河市歷史沿革比較頻繁,自共產黨政權管理內蒙古以來沿革情況如下:1945年8月9日偽滿垮臺,8月10日蘇聯紅軍進駐三河并成立維持會;1946年,經呼倫貝爾自治政府批準,成立了額爾古納左翼旗公署和額爾古納右翼旗公署;1947年11月,中國共產黨派工作團進駐三河街(今額爾古納市三河鎮),將額爾古納左、右翼兩旗合并為額爾古納旗。 1966年4月1日,國務院批準撤消額爾古納旗,設額爾古納左旗和額爾古納右旗,額爾古納左旗政府所在地根河; 1994年4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消額爾古納左旗,設立根河市,政府所在地根河。
根河市下轄五鎮一鄉和三個街道辦事處。五鎮分別為好里堡鎮、得耳布爾鎮、金河鎮、阿龍山鎮、滿歸鎮。一鄉為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三個辦事處為河東辦事處、河西辦事處、森工辦事處境內駐有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所屬的五個林業局和一個板業集團,分別為根河林業局、得耳布爾林業局、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滿歸林業局、根河板業集團;呼倫貝爾市電力公司根河電業局;隸屬于海拉爾鐵路分局處級單位——根河鐵路公司。
解放前,在根河市境內只有少量的狩獵業和馴鹿飼養業。解放后,自50年代開始進行森林資源開發,隨著林區的開發,木材采運業和各相關產業陸續興辦,國民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木材采運業和加工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形成了以國有林業為主的林區經濟。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億大關,國有林業經濟占全市國民經濟比重為90%以上,全自治區經濟綜合實力評價第6位,居呼盟第一位,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人均都列第二位,財政收入5208萬元,居全盟第四。1998 年達到最高峰,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億元,全區十強之一, 位列第七。“天保工程”實施木材減產政策后,經濟總量出現暫時下滑,但是由于及時調整發展思路,措施得當,自2001年以來出現恢復性增長,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23億元,同比增長14.1%,財政收入8909.8萬元同比增長11.7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24.7萬元同比增長10.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0萬元同比增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