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濟納河古稱弱水或姜谷水。
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于青海省祁連山東麓,干流全長821公里,流域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其中干流水系11.6萬平方公里)。鶯落峽以上為上游,河道長3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350毫升,植被較好,是黑河流域的產糧區。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游,河長185公里,流域面積2.56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以張掖地區為核心的人工灌溉綠洲面積較大,是甘肅省的主要糧食產區。正義峽至額濟納旗的東西居延海為下游,河長333公里,流域面積8.04萬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47毫米,是黑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的重點地區。
額濟納河在史籍中多有記載:” 額濟納河在旗境流程250公里,河寬平均在150米左右,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平均流量在200—300立方米/秒之間,由南向北在三角綠洲上又分支19條,余波注入東(蘇泊淖爾)、西(噶順淖爾)居延海和京斯圖湖”。
黑河進入額濟納旗流程約270公里。在狼心山分為東、西兩條河,東西河總長分別為179公里和177公里,北流途中,又分為19條支岔,最后流入居延海。東西居延海相距80公里,形成額濟納三角洲。額濟納三角洲歷史上曾經是水草豐美、駝羊成群的綠洲。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黑河水四季長流,源源不斷,居延海碧波蕩漾。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上游植被破壞嚴重,雪線上升;中游地區過度墾荒,種糧,大力發展人工綠洲,農業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資源,擠占了下游生態用水,導致進入額濟納的水量從60年代的每年平均10.5億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每年3億立方米左右,下游河道斷流時間從100天延長到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水質變差,草場退化、沙化。根據衛星影像資料分析,從20世紀80年代,綠洲面積從6900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3328平方公里,天然林大幅度減少,特別是胡楊這一世界珍稀樹種,從20世紀50年代的75萬畝減少到現在的34萬畝。土地沙漠化面積增加了462平方公里,年平均增長23.1平方公里。1961年和1992年西居延海和東居延海先后干涸,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額濟納生態環境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