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學生正在為學校保安校工等上電腦課。丁玎 攝
南方日報訊 昨晚19時30分,廣外南校區實驗樓C402,一堂別開生面的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課在此進行。主講老師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下稱“廣外”)大三學生林濱;聽課者是20多個廣外工友,有飯堂師傅、有宿管員、還有清潔工和保安。
時光回轉至1918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創辦了為在校工友提供進修機會的校役夜班。而后,在他的啟迪和支持下,北大學生團體組建了平民學校和平民教育講演團,積極推動北大人服務社會。
而今,這一幕在廣外重現。由平民學校研究團隊和經貿學院Love志愿者協會兩個學生團隊發起,廣外平民學校應運而生。
緣起 深受北大校役夜班啟發
昨日下午,記者在廣外南校區見到了平民學校研究團隊成員司徒宇飛,一名就讀國際貿易專業大三的陽光大男孩,90后,高高的個子,爽朗的笑容。
“我們確實受到了蔡元培先生當年在北大開辦校役夜班的啟發,上學期,廣外發起了一場學生創新創業實驗活動,劉卓麟、林濱、羅俊昕、周加鄭、林漾和我,一共六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隊,申報了一個研究項目,探討在廣外開展平民學校教育的價值和可行性。”司徒宇飛說。
北大近年來的探索也給了團隊信心。自2006年起,北大聯合校工會、教代會、團委、后勤黨委、人事部、繼續教育部、法學院、教育學院等機構,正式創辦北京大學平民學校,至今已經開展了六期的培訓,收獲頗豐,得到了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說干就干,他們針對校工發放了144份有效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約有85.4%的人有在工作之余學習、提升自我的意愿,42.3%的人明確表示會參加培訓,而表示不會參加的則只有4.9%。
另外,他們還發現兩個問題,一是校工中年輕人居多,35歲以下的接近七成;二是學歷偏低,初中學歷占了五成以上,學習提升空間很大。
同時,他們還在調研中確定了授課方向。根據需求,大致確定了計算機、英語、養生、人際交往、子女教育、個人理財等基本課程。
伴隨項目研究的推進,團隊也得到了學校的認可和支持。廣外經貿學院副院長何元貴上陣當起了指導老師,廣外也將其列為“省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行動 整合資源招募志愿者
“搞平民學校實踐,本身就是研究的一部分,我們想先做一個試點,看能不能在各個高校得到推廣。”平民學校研究團隊成員羅俊昕說。
按照計劃,他們原本9月份啟動實踐,但由于籌備原因,11月份才得以正式開課。
司徒宇飛說,要實踐這個項目,光是他們6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夠,他們想到和其他社團合作。“我們找了兩個社團,一個是Love志愿者協會,一個是勤工儉學社。勤工儉學社那邊有報酬的考慮,最終沒有合作成,志愿者協會這邊和我們的理念很接近,兩邊一拍即合。”
接下來,他們在各宿舍樓下張貼了一張別出新裁的志愿者招募海報:廣外平民學校--為校工友授課,提供一個再教育的平臺,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一個提升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收獲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想為這份活動添磚加瓦嗎?助教、講師團隊需要你!
意想不到的是,前來報名志愿做講師的很踴躍。第一期招募,前來面試總人數近30人,其中25人令面試官感到滿意,其中包括團隊成員林濱、羅俊昕。此外,他們還爭取到10多名廣外教師的支持,這些教師承諾抽時間給工友上課,如果沒有時間,可以對學生講師的教案給予指導。
平民學校研究團隊負責人劉卓麟說,“我們對志愿者的要求不高,除相關必備的知識技能之外,更需要的是擁有熱誠和愛心的人。”
團隊依據師資情況和調研需求,最終確定計算機初級班、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日常英語基礎班、子女教育、養生、應用心理學、交際禮儀、財經與理財等8門課程。
“學生”招募沒費太多工夫,緣于項目前期研究時,團隊已經和食堂、保衛處、物業公司保持了密切溝通,不到兩周,近80名校工報名。
司徒宇飛說,從目前來看,還需要一些志愿者做助教、“助教負責的事情比較雜,包括協調教學場地,日常聯系工友等,但我們只有4個助教,歡迎有愛心的人來參與。”
現場 工友們聽得很認真很帶勁
“如何同時選中不同段落中的文字?大家有沒有想過怎么辦?”林濱問起聽課的工友。
“按住CtrL鍵就可以多選了。”一位阿姨舉手應答。
“說得非常對,我以前也不知道,是我姐告訴我這么做,從此就會啦。”林濱接話頭。
這里是廣外平民學校的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課堂,20多名工友聚精會神地聽著,時而舉手發問,時而記下筆記。
鄭先生負責廣外南校區一個片區的安保工作,為聽好這堂課,早早地吃了晚飯,趕往課堂。“感覺非常好,我來廣外8年啦,工作原因每天都要操作電腦,但都是半懂不懂的,學生老師教我們,通俗易懂,溝通交流起來也很方便,我會堅持學下去。”
為上好這堂課,林濱也下足了工夫,他和另外兩名同學花了三個小時備課,還請了專業課老師給出一些建議。
記者現場發現,這堂課的授課教授還不止林濱一人,課堂中還有一名助教小江穿梭其間,隨時解決工友們提出的問題。
“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有的問題提得稀奇古怪,其實對講師和助教的壓力還挺大的。”羅俊昕前天晚上也上過這門課,很有感觸。
剛剛走上講臺時,他感覺和大家有些陌生,但隨著課堂的深入、課下的交流,他和工友們親近了許多。“我們一方面可以給工友們一些幫助,另一方面,工友們擁有比我們更豐富的人生閱歷。這種形式,可以幫助我們真正了解社會結構,了解工友們這個群體。”羅俊昕說。
“我們發了關于平民學校的微博,一個回復讓我們感受至深:我們都想去幫助校園外的人,卻忘了身邊這一群人正需要幫助。”羅俊昕說。
老師講得投入,學生學得認真,一個半小時一晃而過。臨近晚上21時了,師生們都忘了課間休息。
要發稿了,記者走下樓來,回望教室,正燈火通明。一顆顆求知的心,猶如林蔭道上的指路燈,照亮廣外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