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層政壇迎來“80后”新青年
新華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顏昊、張展鵬) 今年全國兩會以后,當選共青團南京市委副書記這一新職務,“80后”大學生“村官”石磊比以前更忙了。
在去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和今年全國兩會上,大學生“村官”首次出現在代表當中,媒體和專家認為,這是已進入而立之年的“80后”青年群體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標志。
1988年出生的石磊在“80后”群體中都算是小字輩。2008年清華大學畢業后,自認“非主流”的石磊沒有像宿舍室友那樣出國深造、繼續讀研或是進入外企。
“其實當時的想法特別簡單,追求理想比物質待遇更重要,到農村當村官很有意義,我就報名了!笔诟嬖V記者。
實際上,像石磊這樣的一批步入中國基層政壇的“80后”青年在近幾年里隨著職務的晉升而始終備受社會和媒體的關注,“80后”干部進入鄉科級、縣處級基層領導崗位在全國已經是普遍現象。特別是通過大學生“村官”這一渠道,一大批“80后”新青年進入中國基層政壇。
2012年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完成換屆,進一步優化領導班子結構。據中組部統計,全國鄉鎮一級干部中35歲以下的占32%。
從“青年英才開發計劃”到“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從“青年千人計劃”到“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在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當中,青年人才培養始終被擺在突出位置。
據統計,2008年以來,全國累計有200多萬名高校畢業生報名應聘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成為基層干部隊伍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的重要來源。
“80后”群體一直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這一代中國人,正值中國開啟改革開放的序幕,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也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中國家庭出生的獨生子女。
“80后”一代干部成長在中國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年代,在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普及的環境中接受高等教育,經過激烈的考試競爭成為公務員,擁有活躍的思維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同時,他們因為大都是從家門、校門、機關門的“三門”干部,缺乏對國情和民情的了解而受到質疑。
石磊畢業后工作的第一站是棲霞街道石埠橋村。村里的老書記讓他去查當天的長江水位。石磊給下關水文站打電話,問了半天對方就是不肯說。而老書記接過電話,三句兩句就問出來了。還有一回村里維修公路,沿線企業照例要分攤費用。最后期限到了,別人都完成了任務,只有石磊負責的一家企業“交了白卷”。
“從此以后,我對身邊這些土生土長的村干部有了重新的認識,這就是本事!不掌握這些本事,就是清華學子也當不好‘芝麻村官’。農村是一所社會大學,我們就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學起、做起!笔谡f。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初即提出干部隊伍年輕化建設,大力提倡培養年輕的接班人。2009年以來,中共中央連續下發文件,對新時期培養選拔年輕干部進行部署。
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莊同保說,干部年輕化是近年來中共中央用人的重要原則,年輕干部相對而言,在創造力、學習力、靈活力方面優勢明顯。中共十八大報告也明確提出,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力度,鼓勵年輕干部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
石磊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建黨100年時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時他30多歲;建國100周年時實現現代化,那時他60多歲!拔覀冞@一代人,一生都與民族和國家的復興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代人的機會,也是大學生村官應該肩負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