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激情综合五月,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中國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引資網,招商投資網,招商網,招商投資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總站,
丹麥招商投資網
丹麥國旗
丹麥養豬業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
  丹麥是北歐的一個小國,國土面積為4.3萬平方公里,人口541萬。2004年農業總產值達704.78億克朗(約合117.67億美元),直接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為7.76萬人,勞動生產率居世界前列(根據歐盟的統計資料,丹麥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居歐盟之首,后四位分別是荷蘭、比利時、英國和法國)。丹麥的農產品三分之二供出口,其出口額占全部貨物出口額的13%。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丹麥人創造的農業奇跡中,最令他們自豪的是被世人公認為“養豬王國”。現在丹麥全國約有養豬場11000個。其中,年生豬出欄量超過1萬頭的有225個。2004年全年生豬出欄量為2516萬頭,年屠宰量約為2291萬頭,全國年人均生豬屠宰量為4.23頭,是世界上人均產豬肉最多的國家。除了國內消費外,丹麥生產的豬肉80%供出口。此外,2004年還出口活豬225萬頭。2004年豬肉出口額達257億克郎(約合43億美元),占丹麥貨物出口總額的5.7%,占農產品出口額的51.5%,2004年出口豬肉177萬噸,占世界豬肉出口總量的12%,居世界第一位(加拿大列第二位,出口147萬噸;美國列第三位,出口95萬噸)。以上可見,養豬業已成為丹麥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支柱產業之一。

  一、丹麥何以能創造如此驚人的養豬奇跡

  1.擁有培育世界一流豬種的先進技術

  丹麥重視豬種的培育和不斷改良,依靠現代基因生物技術,堅持不懈地進行優良品種的研究開發,從而使丹麥始終擁有世界一流的豬種,則是最根本的一條經驗。

  雖然丹麥培育的丹育大白、蘭德瑞斯(Landrace)、漢普夏(Hampshire)和杜洛克(Duroc)等四個優良品種早已以瘦肉率高等指標聞名于世,但為了持續保持其產業競爭力,丹麥仍在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方面做出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

  丹麥國家豬生產委員會NCPP(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Pig Production)組織實施了丹麥種豬育種計劃(Danish Pig Breeding Program), 簡稱“丹育”。其目的是繼續改良上述四大品種種豬的性能。為了完成這項工程,NCPP和皇家農業和畜牧大學、丹麥農業研究所等單位協作,并聯合了42家種豬場,共約有72個種豬群。以上述四個純種體系為基礎,第一代為核心群(GREAT GRAND PARENTS),共有7,500頭純種母豬。核心群的選育是根據生產性能、繁殖力和胴體性狀的測定結果確定的。在此基礎上,培育出第二代(GRAND PARENTS),即種豬繁殖群。以此為基礎再繁育出第三代生豬生產群(PARENTS),目前約有110萬頭。再在第三代的基礎上,根據品種的不同特點,用不同品種的母豬和公豬交叉繁育,生產屠宰商品豬。

  丹麥還采用無特定病源菌法(SPF) 進行種豬育種,以提高種豬的質量。采用該方法繁育種豬,是在具有高度衛生條件的豬場進行的,由專業公司負責技術指導,養豬場實行隔離封閉式管理。這些豬場沒有特定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如豬痢疾、支原體肺炎、萎縮性鼻炎、虱和疥癬等。該種豬群的生產多數是用剖腹產的方法,其目的是建立新種豬群。該類種豬交易都是通過SPF組織進行的,種豬的運輸也是使用帶有密封空氣過濾器通風設備的專用車運輸,其目的是避免轉運過程中的交叉感染。丹麥還十分重視提高母豬產仔率,主要通過提高受孕率、減小胎中豬仔體積,達到一胎多產仔豬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丹麥政府重點支持畜禽基因育種技術發展,并在此領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從未來著眼,實施家豬基因組測序,力求通過基因分析獲得有關豬品種改良的新信息和新方法。由丹麥國家豬生產委員會、皇家農業與畜牧大學等單位,與我國中科院人類基因組學中心和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于2001年5月正式啟動的中丹家豬基因組項目即為其中一例。家豬基因組項目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基因組的預覽,通過不同代表性家豬品種間單核苷酸多態性鑒定,發現和定義優質基因,闡明這些優質基因的利用途徑和方法。第二個階段是繪制出基因序列框架圖,并最終繪制出家豬基因圖譜。第三個階段是進行基因功能研究,即利用基因組學導向進行家豬育種。合作取得豐碩成果,2002年家豬基因組項目列入中丹雙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協議中,凸顯兩國政府科技部門對這項研究的關注。

  經過以上堅持不懈的努力,丹麥上述四種豬種的主要性能指標,主要包括日增重、料肉轉換比、胴體瘦肉率、繁殖力(窩產仔總數)、肌肉內脂肪含量等,都進一步地得到了優化。

  丹麥的農業科研與生產聯系得相當緊密,國家投資的重大農科項目都有產業部門參與。據統計,用于農業研究的投資可創造30%到60%的經濟回報。從1990年到現在,丹麥農業勞動生產率已提高了一倍,主要原因是其農業畜禽繁育技術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

  2.不斷完善科學的飼養體系

  丹麥的豬飼料以谷物為主,主要是大麥、小麥、黑麥、豌豆、豆粉等。另外,加少量油餅、動物脂肪、肉骨粉、蛋白等添加劑。丹麥法律嚴格禁止飼料中使用催長劑、荷爾蒙等生長激素。豬的飼養以科學的配方為指導,以提高飼料轉換率。丹麥養豬的料肉轉換率在2.3以上,平均日增重900克左右。丹麥養豬和屠宰聯合會的生豬生產部,承擔豬飼料營養的綜合研究。通過混合飼料和對飼料成份的檢測分析,為養豬的農民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以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取得最好經濟效益。

  豬飼料的輸送全部實現自動化。豬每天的進食量由計算機控制,根據不同生長期定時、定量喂養。飼養一千頭生豬,僅需0.3個勞動力。由于采用科學的飼養方法,丹麥豬的體重、身長、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所以能在標準的自動生產線上進行屠宰。丹麥生豬飼養出欄天數約160天。另一方面,養豬業的發展還帶動了飼養設備和肉制品生產設備的發展和現代化,不但滿足國內需求,還銷往世界各地。例如,丹麥開發了一種計算機控制的飼養設備,其原理是在豬的耳朵上裝一芯片,控制其每天定量、定時進食,豬的食槽欄上裝有掃描儀,前后有活動擋,每次只能有一頭豬進食,計算機控制流入食量,進食后自動記錄。如果在下次進食時間未到之前進入食槽覓食,計算機就不會啟動開關放食。各種飼養設備的生產廠就有幾十家。

  如何減少環境污染是發展規模化養豬的又一難點問題。近年來,丹麥加大對環境無害飼養技術的開發力度。目前主要研究的課題有通過改進飼料減少糞便中氨的蒸發量、減少母豬飼料中磷含量、飼料鈣含量與磷消化吸收關系、制定新的糞便標準和動物單位標準等,以努力將各種污染減少到最低限度。

丹麥的屠宰廠對生產線上的廢水實行凈化處理后循環利用。為了防止氮流失和污染地下水資源,豬的肥料要經過發酵處理后按規定的時間(春秋兩次)施入田間,化肥的種類和數量要嚴格按照專家推薦的標準施用,肥料和化肥施播后必須填寫規定的表格,并通過計算機網絡向農業部報告,農業部門定期抽查。

  此外,法律對農場的面積和農場主可擁有家畜的數量進行限定,規定了農場土地面積與施肥量的比例。每個農場飼養家畜的數量不超過500個單位,一個單位相當于一頭奶牛、或三頭種豬或30頭生豬或2500只肉雞。但一般農場在達到250個單位時,相關部門和機構就要對其環境效應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再決定是否同意其擴大規模。鑒于這些綜合因素的限制,據NCPP測算,丹麥年生豬出欄量最多為2,500萬頭。通過制定嚴格的生產規程和環保規定,并有效付之實施,為丹麥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丹麥還是動物福利的積極倡導國之一。 歐盟立法規定,從2006年起,農場主養豬必須實施室內圈養或野外圈養的開放式方法,保證動物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因此部分農戶已經采用了開放式圈養法,而丹麥消費者更是急先鋒,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只要標有符合動物福利規定的符號,就會受到消費者的積極青睞。

  3.生產、加工、營銷 “三位一體”,獨具特色的合作社經營管理體制運轉高效

  丹麥的合作社機制促進了生豬生產、加工、營銷 “三位一體”,使管理體制運轉高效。

  丹麥養豬和屠宰聯合會(又名:丹麥熏肉和肉制品委員會)是一個合作社性質的農民自助組織。丹麥合作社的發展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合作社的起源是從養豬和乳制品行業開始的。因此,丹麥養豬行業已經形成高度組織化的生產體系,形成了高水平的專業化和一體化服務體系。該聯合會負責種豬育種、生豬飼養、屠宰、市場營銷、檢疫防疫、豬舍建設、動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

  由于丹麥養豬和屠宰聯合會的特殊作用,所有的養豬農場、屠宰場及所屬企業,都是該聯合會的成員,合作社的發展就是每個社員自身經濟利益的體現。作為豬肉產業的行會,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該產業農民的利益,是養豬行業的代言人,代表該行業與相關機構對話;與其所屬的技術委員會和董事會密切配合,制定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開發新產品,為農場主提供各項技術服務;開展產業內部合作,推動養豬產業一體化中各環節的協調與合作等。聯合會的經費主要來自生豬屠宰稅和會員費,即屠宰場每屠宰一頭豬,按胴體肉重量計算,小于110公斤的,繳納9克朗的屠宰稅,大于110公斤的,繳納22.5克朗屠宰稅,另外,屠宰場代為農戶繳納每頭豬4克朗的會員費。

  要保證生產出來的豬肉能夠賣得出去,關鍵取決于是否具備規模化經營的條件,取決于使用先進的加工和管理技術,取決于產品質量及其對市場需求的適應性。丹麥養豬和屠宰聯合會下設肉品研究所,開發豬肉新產品和新的育種技術,研究各種因素對生豬生長和屠宰、加工過程中豬肉品質的影響,利用先進技術自動測試肉的成份、瘦肉率、脂肪含量等參數,以保證豬肉產品的高質量和提高產肉率。

  目前丹麥有三個生豬屠宰合作社,丹麥的生豬屠宰與加工合作社實行比較獨特的組織制度。合作社是承擔有限責任的經濟組織,按照公司制度運作,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經由一百多年的發展,目前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加工技術,擁有世界或歐洲一流的經營規模和管理水平。這種把合作社同公司化經營融為一體的運作機制,是使分散的養豬私營農場與現代化大生產,以及走向國際大市場有機結合的成功實踐。由于合作社經濟組織的重要性,丹麥稅法給予上述企業在公司所得稅方面約減半征收的優惠待遇。丹麥最大的屠宰合作社是丹麥王冠集團,它是世界最大的豬肉出口企業,2004年度,集團共屠宰生豬2170萬頭,占丹麥全國屠宰量的90%,生產豬肉156萬噸,占歐盟產量的8.7%。2004年王冠集團出口豬肉34億歐元,營業總額為443.7億克朗(約74億美元)。

  丹麥養豬業和豬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生產和屠宰設備的現代化。早在60年前,丹麥屠宰合作社聯合成立了一家公司(SFK),專門從事屠宰設備開發和研究。目前該公司的軟硬件設備不但能滿足丹麥屠宰廠需求,還銷往世界各地。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檢測儀器,安裝在自動化生產線上,通過探針對身體12個不同部位檢測,能自動檢測出豬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個參數,并自動掃描有關資料,根據固定參數,計算出每頭豬的價格,不是簡單的以活豬稱重計算價格。丹麥屠宰場生產線的現代化程度相當高,活豬輸入,末端即可生產出餐桌上的食品。生產線的前期工序如退毛、開膛、切頭、腿、尾、身體大塊切割等都是計算機控制自動完成操作任務,不同生產過程和產品流向都通過安裝在生產線上的自動系統輸入控制中心。因為丹麥的勞動力成本很高,除了必要的人工操作,屠宰場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作業。

  丹麥人對豬肉市場的消費需求,可謂分析透徹、用心良苦。他們了解到不同的消費群體對豬肉的品質有不同的要求,豬肉出口就按身體部位銷往不同的市場,以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例如,日本人喜歡里脊肉,美國人喜歡豬排,瑞典是后臀的主要市場,母豬肉受德國人的歡迎,而豬蹄、耳朵、尾巴則是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反之,如果沒有市場分析和調研,產品與市場錯位,不但價格平平,減少收益,還有可能失去應有的市場份額。

  4.嚴格的農場經營資格制度和完善的農業咨詢服務體系

  家庭農場是丹麥農業初級生產經營的主體,在生豬飼養方面也是如此。丹麥法律規定,國家只允許個人擁有農場土地,不允許建立合作制和股份制農場;所有農場只能通過市場購買的方式獲得,不能通過饋贈或繼承方式獲得。丹麥法律還規定,土地面積超30公頃的農場,農場主必須接受正規培訓并獲得“綠色證書”后才有資格經營農場,并且要求農場主必須居住在農場。要取得“綠色證書”,必須經過9-10年的基礎教育,另外還需3-5年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在農場實習,并要求通過嚴格的全國統一考試。嚴格的土地獲得制度和農場經營資格制度,保證了丹麥的每一個農場主都具有相當高的素質。此外,遍布全國的農業咨詢服務中心還為農場主提供終身教育服務,并與農業院校、研究機構緊密合作,每年定期對農民開展知識更新培訓,造就了知識型的農民隊伍。丹麥農民整體上的高素質為其養豬業保持競爭優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丹麥的農業咨詢服務體系由國家和地方兩級農業咨詢服務中心組成。兩級服務中心的職責明晰、相互補充、運轉協調,形成了一個遍布全國、面向所有農戶的高效農業咨詢服務網絡。咨詢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農業專業技術管理服務(如飼料、家畜疾病防治、動物營養等)、科研成果和新技能的傳播和推廣、教育和技能培訓,同時也承擔政府或行業的農業試驗項目。目前丹麥農業咨詢服務中心在國家和地方兩級共有3200名專業技術人員,平均約25個農民就有一名專職管理技術人員為其提供服務,其比例之高,位居世界前列。據農業理事會統計,但農場普遍都聘有來自咨詢中心的顧問,丹麥農民獲得的咨詢建議由80%以上來自咨詢中心。丹麥的農業專業咨詢隊伍始終保持穩定,咨詢人員普遍具有專業資質背景,并且訓練有素,富有實踐經驗。這支專門從事咨詢服務的農業專家隊伍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地將最新研究成果、技術信息和管理方法傳遞給農民,對丹麥農業高效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丹麥的農業咨詢服務中心是農民組織自有、自營的獨立經濟實體,自負盈虧。兩級農業咨詢服務中心都是由農民組織——丹麥農民聯合會和丹麥家庭農民協會共同擁有,兩個組織分別擁有兩級咨詢中心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的股權。丹麥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咨詢服務的作用,但在具體做法上又有別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官辦或委托研究機構代辦的方式,而是鼓勵民間自己辦好農業咨詢服務企業,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政策扶持主要體現在每年依照法律對農業咨詢服務機構進行一定額度的國家財政經費補貼。近年來,每年給予的補貼經費約為1.3億丹麥克朗,約占全部咨詢費用的10%左右。咨詢中心的其余經濟來源靠為農民咨詢的計時服務收費和承擔科研項目的課題經費。

  實踐證明,由農民組織自建自營、政府依法扶持發展起來的咨詢服務體系運行高效、富有活力,有效地促進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傳播、農民增收節支和農場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5.健全的法制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保持食品的安全衛生是當今食品工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丹麥的豬肉生產行業實行了一系列肉制品加工的質量保證措施,達到世界上最高的衛生標準。在屢次歐洲各地的食品衛生事件中,均未波及丹麥。其關鍵在于丹麥擁有健全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制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自1996年以來,丹麥從立法、行政管理等方面逐步理順了食品鏈上的各個環節的管理和監控,形成了有可追溯性、健全的食品生產、流通監管體系。該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1)法律法規健全;2)行政監管體制責任明確;3)衛生檢疫等食品安全的執法管理實行全國統一的垂直管理體系;4)行業組織的自律對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5)具有世界一流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大型合作社加工企業為市場提供了可靠的食品安全與質量保證。

  丹麥對食品生產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可追溯鏈條系統,即“家譜”。 就豬而言,其基因歷史可以追溯至少四代祖宗。從食品生產來講,國家制定了嚴格的食品衛生標準和管理制度,企業食品生產所使用的原料都有原始來源記錄、使用記錄和流向記錄,制成品的各個儲藏、運輸、銷售環節都有連續記錄,今日生產的肉制品,明天就在市場上銷售。倘若消費者在食用過程中發現衛生或質量問題,可以追根求源,找出出現問題的環節。而這一切都可通過計算機迅速解決。

  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丹麥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由三部分組成:負責政策制定和全面管理的家庭與消費者事務部、負責具體監管工作的獸醫與食品管理局及其下屬的10個地區分局以及負責技術支持的丹麥食品獸醫研究所。

  丹麥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任務是:提升和提高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性和可跟蹤性;根據食品法開展控制與檢查工作;依據有關動物健康、福利、傳染病法,開展控制與檢查工作;批準農場、農用牲畜注冊和牲畜業經營資格;為消費者、企業及從業者提供信息和建議。

  獸醫與食品管理局共有員工近2000人,其主要部門及職能如下:(1)審計部:依據“食品法”處理與控制及檢查營業資質等審計工作,以確保在出現問題時,使控制標準能夠按照有關法律得以實施,并保證控制標準是按照獸醫與食品管理局確定的戰略計劃和目標進行的。(2)獸醫部:動物疾病應急處理,包括消滅牲畜及并于傳染病、動物福利和動物產品中的藥品使用。(3)食品部:制定有關條件并使食品安全、食品標識、食品買賣、食品組成的控制標準彼此協調,負責處理涉及營養、食品添加劑、調味品、轉基因食品、有機食品與質量及控制結果發布的工作。6個地區分局設立有實驗室,資源共享。

每個屠宰場都有國家獸醫部門派駐的衛生檢疫人員和實驗室,每條屠宰生產線上都有衛生檢疫人員對屠宰的豬逐個進行檢查,這些公職人員的收入由國家政府部門支付,不受屠宰場的約束,獨立行使監督檢查職能,具有絕對的業務權威。一旦發現問題,檢疫人員立即會建議采取及時的改進措施,情況嚴重的,可要求關閉工廠。

  屠宰場根據農戶的通知,定期到農戶家拉運生豬,所用運輸車輛是專用車,而且每次運輸后要清洗、消毒,避免批次之間的交叉感染。屠宰場一線生產工人,根據生產工序的技術要求,均經過定期的技術培訓,具備較高的生產技能。

  通過多年的努力,丹麥基本消滅了各種危害豬健康的傳染性疾病,如口蹄疫、典型非洲豬瘟、豬水泡病、偽狂犬病、病毒性腦炎、脊髓灰質炎、結核病和旋毛蟲病等,保證了豬群的健康。丹麥國家食品和獸醫管理局每月公布各類動物的“I、II”類疫情。養豬行業也非常重視檢疫和防疫工作,極力消滅各種危害性疾病和容易傳染給人類的病毒。目前面臨的主要是沙門氏菌,超過100頭豬的,都要定期進行檢查,當前豬肉的沙門氏菌檢出率為1%,世界上只有丹麥和瑞典能達到這一水平。相關的產業部門和政府部門仍在不斷努力,希望能消滅該病菌的存在。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
項目合作及建議請留言:請理性留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姓名: 手機: QQ號: 微信: 郵箱:
驗證碼 點此換一張
關于我們 招商培訓 代理招商 代理投資 代理融資 代理政策 戰略伙伴 服務外包
廣告報價 匯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費發布 網群建設 誠聘英才 網站導航 設為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