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行業私有化背景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能源技術成熟,冰島成功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由單一的傳統漁業經濟轉化為漁業、制造業、服務業、旅游業等并重的多元化經濟。冰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產業發展和個人消費需求迅速增長,市場對金融信貸需求高漲。
直至2000年,冰島大部分銀行屬國家所有,其運作形式按部就班、效率低下。銀行利率水平極低,甚至負值,銀行業改革成為社會焦點,也成為當時獨立黨和進步黨聯合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除銀行業、能源業等國家壟斷性行業,包括漁業、電訊業在內的行業已完成或正在實施私有化。在此背景下,銀行業私有化提上議事日程。
2000年,在政府推動下,銀行業掀起了一輪快速私有化運動,農業銀行、國家銀行和冰島銀行等所有銀行在2005年底前完成了私有化。
二、私有化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私有化后的冰島銀行業迅速超越冰島小國經濟范圍,走向國際舞臺,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據統計,2006年當年GDP約150億美元的冰島,國際投資占當年全球金融投資總額的1%。2006年第一季度三大商業銀行資產增長超過全年GDP。冰銀行通過“杠桿”形式,在國際市場獲得大量融資,同時購入快速增長的國外銀行、航空、制藥等企業股份,短期內獲取大量利潤,銀行業利潤來源大量向國際市場傾斜。
2006至2007年度,冰島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三大商業銀行利潤60%以上來自國際市場。2001至2007年,銀行業資產在6年里增長了數十倍,2007年銀行業總資產超過1800億美元,為2007年當年GDP的10倍。在此期間,冰島國民經濟得到快速增長,GDP年均增長4%,2006年達7%,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冰島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生活質量和指標位居世界前列。
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隱患
冰島除漁業、電力、地熱能源和水資源外,其它資源匱乏,工農業基礎薄弱。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經濟失衡成為尖銳問題。
(一)貿易逆差逐年擴大,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盡管政府大力支持以鋁業為代表的能源型工業發展,鋁產品出口大增。但由于配額和成本因素,出口支柱產業漁業出口穩中略降,而進口農產品、運輸工具等大幅增加,致貿易逆差逐年擴大,2006達到頂峰。2006年貿易逆差占全年GDP25%,2007年略有下降,但仍占全年GDP17%。隨著鋁產品生產擴大,2008年鋁出口將超過漁業成為第一大出口產業,冰島貿易逆差將逐步減少。雖然鋁業發展在數據上緩解了貿易逆差,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發展失衡問題。
同時,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央行屢次調高基本利率的做法收效甚微。2008年6月,CPI年通脹率達12.7%,為18年來最高水平。8月份,冰島CPI通脹率繼續攀升,達14.5%,通貨膨脹率已持續12個月上漲。食品、燃油等價格高漲,影響了國計民生。今年4月卡車司機舉行抗議活動,并與警察沖突,成為冰島近年來罕見的社會事件。
(二)銀行利率不斷上調,克朗劇烈波動
為應對節節攀升的通貨膨脹,央行不得不連續上調基本利率。目前年基本利率為15.5%,居歐洲國家之首。此輪通貨膨脹屬全球性問題,一味上調銀行利率并未徹底解決其通脹問題,實際上,通脹和利率在同步上漲。
高利率引發國際投機資金涌入,國內需求調控失效,促使克朗在大幅貿易逆差情況下持續升值。2006至2007年,克朗對美元維持在1:60這一高水平。自2008年始,受國際金融形勢影響,克朗大幅貶值。2008年1-8月克朗貶值幅度超過30%,目前克朗兌美元約1:80,克朗大起大落導致產業界無所適從。
克朗貶值和高利率給企業和家庭帶來多重壓力。對以出口為導向的漁業而言,克朗貶值使其獲得更多外匯,但增加了外債還貸壓力;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克朗貶值導致物價大幅上漲,居民大量借貸消費還貸額增加,居民購買力水平急劇下降。
(三)銀行操作不規范,安全監管體系不健全
銀行私有化時,大多落到欠缺現代銀行管理經驗的人手中。銀行私有化后,商業銀行迅速擴展為商業投資銀行,業務范圍和規模成倍增長。銀行在國內、國際市場急劇擴張,盡興“狂賭”,其操作手段類似對沖基金,通過大量借貸而不是國內儲備,擴展銀行融資、商業投資及炒作業務,獲利大,時間短,風險極大。
與此同時,作為管理和監督部門的央行和財政部幾乎放手。私有化伊始,銀行家和監管者都不熟悉投資銀行風險和游戲規則。2001年7月,央行和政府簽署協議,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任務是控制通貨膨脹水平,其調控手段被限制在單一的基本利率調整,幾乎放棄了對儲備要求的監管。
四、經濟冒進付出的代價
2007年下半年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動蕩,給冰島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
(一)銀行國際信譽度降低,還貸壓力增大
冰島銀行國際融資陷入困境,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過高,2008年3月底三大商業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缺失互換超過500點,有的銀行甚至逼近1000點,很多投資機構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國內企業和家庭也由于借貸出現問題陷入危機,房地產市場萎縮,克朗大幅貶值。經濟發展持續下滑。2008年一季度GDP增長比2007年第四季度少4個百分點,接近零增長。股市和克朗匯率下跌超過30%,經濟失衡進一步惡化。2007年底國家短期外債是央行外匯儲備的15倍、GDP的200%,長期外債是GDP的350%。通貨膨脹繼續攀升,目前通脹水平高達14.5%。2001年至2007年間,居民因無節制貸款消費,負債額超過家庭總資產的80%,目前高漲的通貨膨脹給還貸帶來巨大壓力。
(二)加入歐盟和歐元區前途渺茫
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產業界和民眾逐漸趨向放棄克朗采用歐元,關于加入歐盟和采用歐元的討論日趨激烈。2008年1月以來支持加入歐盟的人數急劇增加。最新一次民意測驗表明,超過67.8%的冰島人支持加入歐盟和采用歐元。但執政的獨立黨在入盟問題上態度保守,堅持漁業主權和控制權,反對加入歐盟。同時高通脹和經濟嚴重失衡等經濟指標與歐盟要求相差甚遠,預計冰島入盟和采用歐元的進程近期難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為經濟發展不求環保
經濟困境迫使政府對能源型工業發展態度發生轉變。為此,政府采取了較為現實的做法,為擺脫經濟困境,發展問題優先于環保問題。今年6月份,冰島西南部Helgavik鋁廠正式動工及北部Husavik鋁廠更新合約得到政府批準,即證明了這一點,在尋求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壓力下,執政黨違背當初諾言,同意發展高耗能及污染的鋁業和電站建設。
經合組織和國際貨幣組織最近對冰島經濟作了相近的負面預測,冰島經濟在未來1-2年內將進入蕭條期,私人消費持續下跌,就業形勢惡化,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甚至下跌。2008和2009年經濟增長率將分別為0.4%和-0.4%,為世界經濟增長最慢的國家之一。
面對嚴峻的金融形勢,冰島政府采取了多種手段,總理和外長利用國內國際多種場合宣傳冰島經濟形勢,甚至聲稱將采用法律手段對付國際投機基金。央行將年利率提升至15.5%,位居歐洲國家首位,同丹麥、挪威、瑞典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合約,獲取15億歐元信用貸款,增加冰島市場外匯流通。同時,冰島國會5月底通過決議,授權央行借貸66億歐元,增加國家外匯儲備。但冰島目前經濟困境和通貨膨脹原因大部分來自國際市場,作為小國經濟,冰島政府調控手段仍然有限,系列措施能否扭轉經濟形勢,仍有待觀察。
執筆:楊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