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10月6日發表文章分析我當前對歐投資形勢、特點及面臨的問題,主要觀點如下:
歐債危機最嚴峻時期,投資者紛紛逃離歐洲,中國企業對歐投資反而逆勢增長,尤其是向受危機沖擊最嚴重的歐元區外圍國家投資。德意志銀行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對歐盟投資存量僅61億歐元,低于印度、冰島或尼日利亞,到2012年底該存量已翻四番至270億歐元。
該報分析認為,擴大對歐投資意味著中國對外投資模式轉型,未來10年中國對歐投資將穩步增長。該報引述美國咨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研究中國對外投資的專家觀點稱,中國對歐投資增長快速,特別是在歐債危機最嚴峻時期通過并購方式投資,一方面因為投資機會較好,當時資產價格較低;另一方面中國對外投資結構發生轉變,由先前的投資發展中國家保障自然資源供應,轉向至投資發達國家獲取品牌和技術。
該報分析我企業對歐投資特點認為,我企業對歐投資“扎堆”單個國家的現象較突出。2014年年初以來,我企業對意大利投資劇增,意已成為今年我對歐投資最大目的國。我對意投資總規模約70億歐元,今年以來新增投資就占其中一半。另外,2011和2014我對葡萄牙投資增長較快,對英國投資已連續兩年激增,危機以來中國對西班牙投資穩步增長。該報統計稱,2005—2014年6月間,中國對歐投資和大型承包合同主要目的國家有英國(236億歐元)、法國(106億歐元)、意大利(69億歐元)、德國(59億歐元)、希臘(55億歐元)、葡萄牙(54億歐元)和西班牙(24億歐元)。
對于我對歐投資企業主體,該報援引美國榮鼎公司分析稱,國有企業曾是中國海外投資領頭人,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從資源資源豐富的非洲發展中國家轉向至包括歐洲在內的發達國家,中國私營企業開始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德意志銀行數據,2008—2013年間,國有企業投資占中國對歐投資總規模的78%。2011—2013年3年間,中國私營公司投資份額已超過30%,遠高于2008—2010年間的4%。
該報最后分析認為,盡管中國對歐投資大幅增長,但仍面臨諸多問題。一是部分企業在東道國面臨法律、文化、環保等方面水土不服問題。如一家中國企業曾承攬波蘭境內高速公路項目,之后由于法律、環保、文化等方面問題被波蘭政府叫停。中國商會調查也顯示,中國企業認為勞工法、人力資源成本、移民規則以及企業管理方面的文化差異為在歐經營面臨的最主要障礙。二是相對于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對外投資規模仍相對較小,原因是歐洲不愿向中國出售所需的頂尖技術。未來中國對歐投資勢將穩步增長,但仍需有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