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古稱西虢,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設虢縣,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設陳倉縣,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寶雞縣。2003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陜西省寶雞縣,設立寶雞市陳倉區。2005年10月14日,經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保持西部山區行政區劃不變的情況下,成立市西山工委和建委,全面負責西山8鎮經濟社會發展。陳倉區位于陜西關中平原西端,區委、區政府駐地虢鎮。全區現轄18鎮、338個行政村、223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9.05萬,其中農業人口50.07萬;全區總面積2517平方公里,東西長119公里,南北寬68公里,耕地66.73萬畝。其中,西部山區8鎮有136個村、13.6萬人,面積1584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61.4%。2005年底,全區有7.5萬貧困人口,其中西部山區有5.7萬貧困人口。
區委、區政府在省、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加快建設陜西經濟強區、努力構建和諧陳倉的奮斗目標,按照“新型工業強區、特色農業富民、商貿物流興區”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項目帶動、城市化帶動、園區和產業集群帶動戰略,努力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區域經濟實力增強。堅持以人為本,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更加重視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加重視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更加重視維護社會穩定,更加重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撲下身子抓落實,迎難而上促發展,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新的跨越,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新的加強,經濟社會進入了一個全面振興、加快發展的新階段。200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51.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8%,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人均GDP為8760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關;三次產業結構為12.6:57.4:30.0,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39億元,同比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5億元,同比增長16.0%;完成地方財政收入8785萬元,增長1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589元和2524元,同比分別增長12.8%和14.1%,“十五”期間,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各項奮斗目標圓滿完成,主要經濟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創歷年來最好水平。區上先后榮獲國家級綠色果品基地縣(區)和科技、文化工作先進縣(區),全國農村黨員電化教育先進區,全國食品工業強區等稱號;被授予省級精神文明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區)、衛生縣城、雙擁模范縣(區)“四連冠”稱號;成功躋身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十佳縣(區),入選“輝煌‘十五’和諧陜西”經濟增長最快縣(區)之列。
工業基礎雄厚,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大力實施工業強區“1525”工程,圍繞機械制造、建筑建材、醫藥化工、食品飲料、電子電器等五大支柱產業,統籌駐區企業、區屬企業、鎮村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發展,不斷強化工業經濟核心地位。法士特齒輪、青島寶啤等駐區企業實力不斷壯大,祥和面粉、紡織機械等區屬企業保持平穩發展,惠民乳品、渭北有色金屬等鎮村企業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育才玻璃、昌新布業等非公有制企業獲得快速發展。2005年底,全區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043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4戶(含駐區17戶),全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05.38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工業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7.2%。
農業優勢明顯,產業化發展勢頭良好。按照“優糧擴經,突出果菜,強抓畜牧”的農業發展思路,以渭河南3萬頭奶畜、縣功和新街地區萬頭肉牛羊養殖、西部山區20萬畝1500萬株花椒、周原和賈村兩大原區20萬畝優質專用糧、渭河川道10萬畝無公害蔬菜等“四大基地五大產業帶”為載體,積極推動區域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是2000年的1.9倍。全區糧食總產達到23.5萬噸,優質糧面積達到49.9萬畝,被省上確定為國家產糧大縣,受到獎勵扶持。全區果品面積8.07萬畝,總產量9.06萬噸。蔬菜面積8.23萬畝,產量8.52萬噸。畜牧業迅猛發展,存欄奶牛達到1.61萬頭,全區畜牧業收入達到4.4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6%。勞務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共完成勞務輸出12.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5.5億元。全面實施“突破西山”戰略,統籌加快西部山區、秦嶺北麓和渭北山區的扶貧開發步伐,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843元增加到1257元,3萬人溫飽問題得到解決。
基礎設施齊全,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寶成、寶中鐵路通往南北,310國道和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北、中、南線穿境而過,交通極為便利。天外天大酒店、西虢賓館、寶商超市、海星超市等商貿設施完備。著眼創建最佳人居環境和最佳投資環境,緊緊抓住寶雞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歷史機遇,不斷加快城市基礎建設,新修、拓寬改造南環路、陳倉大道、權家巷、水巷路等多條道路,拆遷面積6萬平方米,實施拆墻透綠、見縫插綠,新增綠化面積13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2.9%;新增綠地面積129.68平方米,綠地率21.32%;新增公共綠地33.82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5平方米,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驗收。積極鞏固“兩基”成果,教育設施不斷改善,全區擁有普通中學46所,小學300所,虢鎮中學被評為省級重點高中,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榮獲全國青少年社會教育最高獎——“銀杏獎”。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人口與計劃生育公益金制度,順利通過省級計劃生育綜合服務縣(區)驗收,榮獲全省“育齡婦女信息系統甲級區”稱號。全區通信光纜總長度達到795公里、電纜2575公里,92%行政村通上了電話,電話入戶率達到59%。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4個,衛生技術人員1198人。全區有廣播電視臺一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3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69%。體育、文化、計生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投資環境優越,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牢固樹立環境立區觀念,全力創建寬松的政策環境、公正的法制環境和公平的市場環境,以陳倉科技工業園區、陳倉物流園區、惠民、周原等工業園區為重點,積極圍繞優勢行業和主導產業開展選擇性招商,不斷改進招商引資方式,青島啤酒、TCL集團、秦川機床、寶商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陳倉投資發展。今年一季度,全區合同引資額5.8億元,到位資金1.9億元,分別占年計劃任務的31%和27%。簽約項目24個,5萬噸青島純生啤酒、天香放心食品、義升石油鉆采設備加工等21個項目已開工建設。
彰顯以人為本理念,積極構建和諧陳倉。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大力開展誠信陳倉、平安陳倉、人文陳倉創建活動,教育、衛生、計生、民政、精神文明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區社會政治穩定,治安秩序平穩,全區公眾安全感調查群眾滿意率達到90.62%。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市級先進(縣)區。
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蕭史“吹簫引鳳”、韓信“暗渡陳倉”、虢季子白盤、西周何尊、先秦石鼓等多處古文化遺址和國家級文物承載著悠遠的歷史文化。擁有省級文物古跡8處、縣級文物古跡26處。到3A級景區釣魚臺可尋訪西周開國元勛姜子牙隱居垂釣之故地,登臨省級森林公園西鎮吳山可飽賞奇峰鼎峙之風光,去靈寶峽觀光、雪山洞度假、千王海游船,可盡攬秀、古、壯、奇、雄、險之風采。
突出固本強基,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按照省委“基層工作年”和“人才工作年”的要求,組織實施“182215”大規模干部培訓工程。認真學習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制度化、民主化、科學化要求,出臺了《陳倉區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及流程》等6個規范性文件,在全區推行了擬任鎮正職人選全委會表決制度,扎實推行村級主要干部公推公選制度,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更加公開、公正、民主。積極開展農村“三級聯創”、“兩示范一帶動”等活動,全面加強了街道社區和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有了新的加強。深入貫徹中紀委五次、六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兩個《條例》,扎實開展“千人行風、政風評議”,積極開展專項糾風治理,不斷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全面構建警示訓誡防線,黨內監督和源頭治腐工作取得新進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