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因地處棗莊市中部偏東,位居全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衛生、交通、電信中心而得名。全區總面積375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街道),175個行政村(居委會)。2002年底全區總人口48.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93萬人。男女性別比51.4∶48.6,人口出生率8.61‰,人口自然增長率5.4‰。少數民族7697人。國內生產總值28.13億元,一、二、三次產業比重8.7∶48.7∶42.6。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5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57億元。2002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7.13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3.95億元。貸款余額20.65億元。
農業 總產值4.31億元,比上年增長6.4%。2002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02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1.86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0.94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92萬公頃。糧食總產4.81萬噸,平均畝產513公斤。糧經面積比50.6∶49.4。肉、蛋、奶產量2.43萬噸。蔬菜產量18.41萬噸。水果產量0.8萬噸。水產品產量0.32萬噸。
工業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5.96億元,增加值13.69億元。企業總數547個,職工5.54萬人。限額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47億元,銷售收入21.5億元,實現利稅2.96億元。私營企業1195家,納稅額3397萬元。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安廈”牌425#水泥、“大力”牌糖化酶、“聲望”牌水泥。
建設 環保 基本建設投資2.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8%。完成更新改造投資0.49億元,比上年增長41.5%。建筑業總產值2.37億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9.92萬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總投資1300萬元,比上年增長35.4%。
交通 郵電 郵政業務總量1294.62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8億元。市話8.58萬戶,農話3.57萬戶,移動電話13.84萬戶。公路通車里程265.9公里,年貨運量1140萬噸,貨運周轉量8.76億噸公里,客運量921萬人次。
貿易 旅游 城鄉集貿市場74個,商品成交額30多億元。個體工商戶1.26萬戶,納稅額2712萬元。進出口總值1514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31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36萬美元。新簽招商引資合同項目211個,合同金額13.0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34億元。主要 有棗莊北郊園林、孟莊龜山、西王莊神龍山泉三大旅游區及甘泉寺、蛤蟆泉度假村、羊鼻子泉、紅石嶺度假村、鳳凰嶺自然風景公園、農業高科技示范園、榴園花木城、魯南觀賞石館等眾多觀光景點。旅游業年接待國內外客人7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0多萬元。
科教文衛 各級各類學校82所,在校生5.49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5.44 萬人;教職工3949人,其中專任教師3674人。有科技活動的企業5個,工程技術人員920人。35項科研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項,國內先進水平23項,12個科研項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文化體育場所12處。醫院14處,床位446張,衛生技術人員752人。
社會生活 全年各種社保基金支出3694萬元,發放下崗職工生活補助金201.9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11.6萬元。農村參加社會養勞保險3.82萬人,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1.02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456元,人均居住面積30.11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元,人均居住面積17平方米。
歷史沿革 市中區城區棗莊,早在新時器時代就有人類聚居,唐、宋時期形成村落,元、明以后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形成集市。1928年建棗莊鎮,直屬嶧縣。1958年11月嶧縣治所由嶧城遷至棗莊。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制,建立縣級棗莊市。1961年10月棗莊市升格為省轄市,下轄齊村、嶧城等4區。1961年6月建立縣級棗莊鎮,直屬棗莊市。1976年7月建立棗莊市市中區,下轄2處人民公社和3處街道;同年12月合并為1處人民公社和1處街道。1981年12月1處街道分設為5處街道。1983年11月區劃調整,市中區轄區又增加了原屬齊村區的9處人民公社和1處社改鄉。1984年4月人民公社全部改設為鄉鎮,市中區下轄市郊、渴口、黃莊、永安、孟莊、郭里集、安城、西王莊、周村、齊村、稅郭11處鄉鎮和中心街、文化路、龍山路、各塔埠、礦區5處街道。2001年3月鄉鎮規模調整,撤銷周村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孟莊鎮;撤銷安城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稅郭鎮;撤銷郭里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西王莊鄉;撤銷渴口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齊村鎮;撤銷黃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永安鄉;撤銷市郊鄉,以原市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光明路街道。至此,市中區下轄孟莊、稅郭、齊村3鎮,西王莊、永安2鄉,光明路、中心街、文化路、龍山路、各塔埠、礦區6街道。
引智農業碩果搖枝 2002年,全區申報引智項目53項,其中被批準列入國家級項目9項,省級項目11項,推廣項目10項,占全市的44%。區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通過外國專家引進了14個國家和地區的蔬菜、瓜果、花卉新品種174個,其中引進培育的人參果被省政府評為省級最佳暢銷品種。
教育“普實”真抓實干 近三年來,全區用于基礎教育投資達2.37億元,其中用于“普實”資金達到6000多萬元,新建實驗室70多個,勞動教室32個,科技活動室49個,購買各類圖書30957冊,實驗儀器10000余件,全區中小學設施建設基本達到國家規定標準,順利通過山東省實驗教學普及縣驗收,成為全市首個“普實”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