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縣地處魯中泰沂山區與魯北黃平原疊交地帶, 鄒平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源遠流長 西漢置縣,古稱梁鄒。 東接淄博,距青島港250公里(2.5小時車程),西距濟南國際機場48公里,南依膠濟鐵路,北靠黃河,總面積1252平方公里,轄13個鎮和3個鎮級辦事處,858個行政村,人口69.8萬。近年發掘的丁公遺址,被列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新發現之首。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鄒平渡過了青少年時期,他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被世代傳頌, 也成為鄒平創新發展的精神食糧,“先憂后樂,創新超越”已成為現代的鄒平精神。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增長30.3%;財政總收入30.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02億元,增長35.9%和39.7%,地方財政收入列全省第8位、三十強第6位,分別比上年上升4個和2個位次,增幅全省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522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5元,增長17%和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三次產業比達5.5∶79.2∶15.3;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4.7億元、貸款余額169億元,比年初增長26.2%和47.2%;引進項目350個、150億元,實際利用境外資金1.93億美元;社會出口92億元,其中自營出口10.53億美元,增長18.7%和22.4%。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百強排名中分別前移7個和5個位次,居55位和84位;在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排名中由38位上升至19位;位居全國中小城市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第6位。
工業經濟速度效益大幅攀升。163工程成效顯著。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96億元、增加值211億元、利稅80.5億元,分別增長41.1%、39%和51.6%;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1家,總數達到339家,其中利稅過千萬元的56家、過億元的10家。36個生產性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入70億元,其中鄒魏第三工業園二期、第四工業園一期、齊星高精度鋁板帶箔一期、西王60萬噸玉米綜合深加工等43個項目竣工投產,新增產值80億元、就業崗位2萬個。一園兩帶加速推進。開發區完成固定資產投入8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2.8億元,建成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從業人員13萬人;實現產值410億元、利稅38億元,增長35%和32%,分別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51.5%和47.2%。民營經濟強勢發展。實施百萬工程項目436個,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101個;實現產值850億元、利稅80億元,實交稅金8億元,分別增長32%、45%和45.5%。增長方式加快轉變。全縣萬元GDP能耗下降3.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50%,每公頃建設用地產出GDP160萬元;西王成為全省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被命名為中國糖都。新發展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家,總數達32家,其中國家級4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9億元,增長37.1%,占全市的48.5%。新增山東名牌11個、著名商標2個,總數達到30個,魏橋牌高支高密純棉坯布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長壽花牌食用油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西王牌玉米油等4種產品成為國家免檢產品。被表彰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和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完成各項支農資金2億元。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糧食、良種、農資和農機補貼達2378萬元。實現糧食總產60.6萬噸,增長8.6%;小麥單產446公斤,創歷史最高。優質糧棉和特色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分別達到28.6萬畝和16萬畝。新增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8家、國家無公害農產品8個,總數達到29家和18個。扎實推進畜牧強縣建設,加大動物疫病防治,實現畜牧業產值13億元。投入1.68億元,開工建設水利工程452項,完成胡樓引黃灌區橋涵閘配套和山區水庫塘壩除險加固項目11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實施引黃渠道清淤疏浚工程,開挖土方150萬方。2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完成成片造林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6.5%。新轉移農村勞動力3.9萬人。
鄒平地處黃河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我們將以更加完善的投資環境,更加周到的服務,更加開放的胸懷,熱情歡迎海內外朋友前來投資興業,共盛舉,同興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