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北部呂梁南麓,山勢陡峻。主要山峰有文仲子洞、玉皇頂、馬頭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其中以玉皇頂為最高,海拔1618米。南部稷王山,海拔1279米。峨嵋臺地橫貫南部翟店、太陽等鄉鎮,海拔在500米上下,是臨汾盆地的一部分。汾河是稷山縣主要河流,自東向西流經35個自然村,境內長25公里,水寬20米,水深1.5米。稷山縣屬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 13℃,一月零下4℃,七月27℃。年降雨量483毫米,霜凍期在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220天。
全縣現有耕地面積57.73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谷子、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豆類為主。林地面積7.8萬多畝,樹種有楊、桐、椿、槐等。棗林4.3萬畝,約50多萬株,年產300萬斤左右。果園遍布全縣,主要有蘋果、桃、梨、葡萄等。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鐵礦石、鉀長石、鈉長石、石灰石、石英石、磷礦石、鋁礬士、去母等。工業有冶鐵、化肥、煉焦、紡織、水泥、缸套等。玻璃刀、臺虎鉗、白水泥等產品暢銷省內外。稷山縣縣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晉城至禹門口干線公路橫穿縣境東西,大寧至臨猗干線公路縱貫縣境南北,交匯城關。國道4公里自東向西橫穿縣境,太運縣省道51.9公里,縱穿南北,鐵路侯(馬)西(安)與太運線在此交匯。全縣交通四通八達,基本實現村村同油路,鄉鄉通二級公路,形成三橋六路大循環的格局。全縣擁有油路總里程483公里,油路路密度達70.4公里。百平方公里擁有營運貨車75752輛。
稷山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頗多,著名的有稷王廟、青龍寺、宋金墓群、大佛寺等。青龍寺始建于唐,寺內的元代壁畫,對研究中國繪畫發展很有價值。金代墓室十四座,磚雕仿木結構,造形為舞臺戲俑,為研究中國戲劇史提供了可靠佐證。歷史上曾出現唐朝名相裴耀卿,金末著名諫官陳規,元初名臣姚天福,明代書法家。神筆梁綱,清代欽點探花王文在等,各領風騷,眾口皆碑。作為歷史見證的名勝古跡更是彌足珍貴。青龍寺壁畫可與永樂宮壁畫相媲美;興化寺壁畫系現存全國佛寺壁畫中最好一種已在北京故宮太和殿西廡展出多年。由省投資在馬村建成的古墓研究中心有全國唯一完整的金代古墓群,為研究宋金時期的戲劇雕刻和建筑提供實物佐證。而象玉壁城這樣既有文獻可參又有確切遺址存在的著名古戰場,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