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縣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東部。三面群山環抱,境內四水貫流。全縣地形由東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將軍山五臺山余脈與原平市、五臺縣毗鄰,東南以文山、系舟山與盂縣、陽曲縣接壤,西與忻府區相鄰。全縣東西長48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865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約21.4萬人。定襄縣現轄3個鎮6個鄉,共155個行政村,即河邊鎮、宏道鎮、晉昌鎮,蔣村鄉、受錄鄉、南王鄉、神山鄉、季莊鄉、楊芳鄉。定襄縣交通十分便利。忻(州)河(邊)鐵路和忻(州)阜公路并行橫貫全境,尤其是公路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鄉鄉村村通油路,基本形成了三干九支六循環為框架的交通網絡。
定襄氣候屬大陸性氣候。春季暖和,干燥多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短暫,天高氣爽;冬季寒冷,風多雪少。年平均氣溫8.7℃,無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常發生的災害有干旱,冰雹和霜凍。全縣土地總面積129.7萬畝,已開發利用100.8萬畝,耕地面積為53.1萬畝,其中耕地39萬畝;林地24.5萬畝;未利用面積28.9萬畝。含荒草地、鹽堿地、裸、巖、石礫地、田坎等;尚可開發利用的9.6萬畝。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貧乏,已探明的有鐵、銅、硯臺石、白玉石、大理石、石灰石、礦泉熱水等。
定襄地處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歷來盛產糧食,是忻州市糧食主產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有玉米、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玉米制種,瓜菜制種,棉花、辣椒、蔬菜以及近年新產的蘆筍、花卉、藥材、萬壽菊等。
定襄縣文化遺產較為豐富。西社、橫山、白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均屬龍山文化。今縣城之西、南殘垣斷壁,為西漢陽曲古城遺跡。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巖山摩崖造像,分別為北魏和東魏石刻。回風磚塔,為宋代遺物。縣城北關王廟大殿和北社東洪福寺,均系金代建筑,河邊村閻錫山舊居“昔日閻府深宅第,今朝民俗集萃園”已改造成定襄縣河邊民俗館,已成為定襄縣主要的旅游景點。境內有兩處著名的革命紀念地,一是定襄縣抗日政府舊址,位于趙家莊村。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定襄縣抗日政府駐地,在此以南莊山區為根據地,領導全縣人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斗爭,1981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西河頭地道,挖于1947年,內有5公里長的主干道及51條縱橫交錯的支道,人民革命戰爭年代,武工隊和民兵曾多次在此擊退閻錫山軍隊的進攻。解放后對外開放成為旅游景點。1981年被縣人民政府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襄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鍛壓業,全縣有鍛壓企業632戶,從業人員近兩萬人,有鍛錘、空氣錘等各種鍛造設備800余臺,車、鉆、刨等加工設備1700余臺(部),形成法蘭盤、齒輪、軸承、合金鋼模塊四大系列產品,年生產加工能力達到25萬噸,年創造產值20.6億元,占到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的65%;法蘭產品遠銷30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7.6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的70%,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法蘭產品生產基地之一,1999年度被國家正式授予“中國鍛造之鄉”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