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區的得名,據考證是跟一條金光閃閃、體格健壯、昂揚奮發的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中國特色的動物序列和傳統價值觀念中,牛始終是勤勞和拼搏的化身,它比其它動物往往有著更多詠頌的理由。在現實生活當中,牛跟人的關系是如此親密,像星星和月亮形影相隨。人們找不到理由不對勤奮勇敢而任勞任怨的牛頂禮膜拜。
以金牛來給一個地區命名,既是牛的光榮,也是一個地方的福分。如此吉祥而寓意深刻的名字必將成為該地區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的化身。就像“天府之國”寓示著成都平原的富饒美麗一樣,金牛也寓示了金牛區的奮發圖強、與時俱進、生生不息乃至不可限量的錦繡前程。
夢回金牛壩
有一個故事曾經廣為流傳,說的是三、四千年以前的古蜀時期,成都西郊廣闊的原野里密布著森林和沼澤。這樣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應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寫照,古蜀人開始在這塊原始而肥沃的土地上發展農耕,從事漁獵等活動。每年春季,受到人們愛戴的蜀王還會親自出來主持農耕、祭祀等活動,他的頭上纏著一條熠熠發光的金帶,上面繪制著魚、鳥、箭鏃及人的圖案,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一樣。
太陽和月亮圍繞著這塊富饒而荒涼的土地起伏沉沒。
透過歷史的滄桑和煙霧,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當時的人們所修筑的夯土城墻和“木骨泥墻”式的小房子。盡管上天賜予了他們一塊肥美的沃土,但由于當時生產力水平的低下,人們勞作的艱辛程度完全可以想見。當時鐵器尚未從中原傳入,勞動的工具只限于石器、竹器、木器及少量的青銅器。古代的蜀人光著脊梁,匍匐在烈日酷暑和嚴寒風霜之下從事最艱苦的勞動,這樣的生活延續了很長的時間。
一個美麗的神話終于從艱苦的勞動中驟然誕生。在一個月明如晝的晚上,清風拂動著大地上的萬物,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天際飛翔。被人間疾苦深深撼動的牛郎織女離開天界,向一個叫金牛壩的地方徐徐降落。說起來,這是一次冒險的旅程,因為天界的律條是禁止仙人私自下凡的。他們沒有稟報玉皇大帝,只是抱著一腔救苦救難的仁慈之心,就偷偷下凡了。那個晚上大地隱隱約約閃著奇異的祥光,天上飄來陣陣美妙的仙樂。人們仰望空闊而蔚藍的天際,看見牛郎和織女像一對金童玉女,飄飄然地向他們的故土飛來,還有一頭健壯的金牛和一臺先進的織機,它們也飽含深情地降臨凡間,參與到一場轟轟烈烈的農耕運動和技術革新的熱潮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