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縣城南郊2公里之李業闕,為墓闕。清咸豐《重修梓潼縣志》載:“漢議郎李巨游(李業字巨游)墓,舊傳在石馬壩”。《后漢書·獨行傳》及《華陽國志·梓潼士女》記載,李業字巨游,梓潼人,少有志操,隨博士許晃習魯詩,西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經太守舉薦,任官為“郎”。孺子劉嬰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奪皇位,李業恨之,即托病去官,回歸故里閉門不出。廣漢郡(郡治梓潼)太守劉咸,幕李業名,強召之,業乃帶病前往,被舉為“方正”。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孫述據蜀,建“大成國”。聞李業賢名,征業為博士。業托疾不從。大成國龍興七年(公元31年),公孫述惱恨李業不聽召喚,即派遣大鴻臚尹融持毒酒到梓潼,并對尹融說:“若起,則受公侯之位。不起,賜之以藥”尹融持毒酒到達梓潼后,對李業說:“方今天下分崩,敦知是非,而以區區之身,試于不則之淵乎!朝廷貪慕名德,曠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時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為子孫,身名俱全,不亦優乎。”李業回答說:“危國不入,亂國不居。親于其身,為不善者義所不從。”尹融又勸李業與妻室兒女商議后再行定奪。”業笑曰:“名可成不可毀,身可殺不可辱也。”遂飲毒而死。公孫述聞李業死,大驚,又恥負殺賢之名,即遣使吊祭,并贈賻百匹,贈錢百萬,李業之子李翚逃匿不受。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光武帝追議李業,詔曰:“表其間,益部紀載其高節,圖畫形象。”《華陽國志》贊揚李業這一不與逆賊同流合污的行為是“巨游玉碎,高風金振”。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安綿兵道儉事戴鰲至梓潼,觀李業墓闕后,懷念先賢,遂與縣令張筒商議,將長卿山下之水草廟改建為“漢議郎李巨游祠堂”,塑李業像,春秋祭祀。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知縣徐凝績重建李業祠。古今游人觀李業祠、闕之后,多有詩文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