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流動于香巴拉·鄉城的“瘋裝鍋莊”,猶如清澈的湖面,倒影著勤勞聰慧的鄉城藏民族獨特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瘋裝鍋莊”,因“瘋裝”而美麗如花,因“瘋裝”而燦爛如陽。唐代藏漢聯姻的歷史,激發了碩曲河畔守望的靈感,文成公主踏鄉的福祉,鑄就了“瘋裝”與“鍋莊”時尚的結合,創造出了靜態與動態交相輝映的傳奇。
“鍋莊”藏語譯為“卓”,而“瘋裝鍋莊”,因參加鍋莊表演的女人們身著“瘋裝”而聞名遐邇。“瘋裝”為“香巴拉”三絕之一,因其多彩的服飾用料,夸張的服飾搭配,特異的穿法被其他藏區的人們笑稱“瘋子的裝束”。“瘋裝鍋莊”集舞蹈與歌唱為一體,表現形式為對歌對跳,雙方對歌的兩支隊伍圍站一圈,每隊口才文思上乘的“歌師”,即興賦詞,眾人隨之邊唱邊跳。歌詞一般二至四句為一段,每句通常為8個音節,其唱詞有嚴格的規律和套路。即一唱祈禱;二唱贊頌;三唱歡聚;四唱逗趣,最后唱祝福詞或吉祥詞。 “瘋裝鍋莊”曲式大體為二至四樂名的分節歌,大多數拍子為2/4,也有3/4、6/8等復雜節拍,旋律的常見調式為習調式和商調式。對歌時雙方輪流由一方選定曲目填詞九首,每一首雙方都要輪換著各唱一次,如此輪方上陣你來我往,頗具溫文爾雅,寬厚大度的民族古風。雙方歌師會極盡逗笑之能,互相打趣、取樂,妙語連珠,笑聲如潮。通常高明的歌師會嚴格遵循鍋莊古律,先把本地信奉的菩薩、神山、保護神依次歌頌完畢后,才進入對歌。他們所賦的詞,大多雋永含蓄,精巧優美,富有詩詞的優雅之趣。
“瘋裝鍋莊”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瘋裝鍋莊”上身動作較少,舞蹈時男女有時牽手,有時互搭肩,有時雙手成飛翔狀……,腿上動作以“穩”、“沉”為主,膝關節的上下顫動為下強上弱,形成“柔顫”韻味,其動作變化花樣無窮,有三踏一靠、三踏一抬、三走一躍……,
在傳統節慶和藏家婚禮上,“瘋裝鍋舞”是當地人不可缺少的重頭戲,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生存狀態,是鄉城藏民族生產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鄉城藏民族對祖先記憶和歷史延續性的獨特展現,民族智慧與文明如陽光般流淌的“瘋裝鍋莊”,猶如嬌艷欲滴的“奇葩”盛開在五彩繽紛的舞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