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報訊 近日,省衛生廳等15個部門出臺《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到2015年達到以下具體目標:安徽省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煙率降低到25%以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2%以上;****肥胖率控制在12%以內,兒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過8%。
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出臺了,目前影響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常見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發生和流行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
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病程長、流行廣、費用貴、致殘致死率高。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死亡總數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疾病總負擔的70%,是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
我省是人口大省,近年來慢性病也呈快速上升勢頭。根據樣本抽樣調查和部分腫瘤、死因登記點報告,我省18歲以上****高血壓患病率25.4%,糖尿病患病率為3.2%,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9.3%,惡性腫瘤年均發病率為145.36/10萬,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主要慢性病分列死因順位的前四位。
省衛生廳表示,與我省慢性病防控工作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不相適應的是,當前全社會對慢性病嚴重危害普遍認識不足,慢性病防治網絡尚不健全,衛生資源配置不盡合理,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國內外經驗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目標,我省將進一步完善覆蓋全省的慢性病防治服務網絡和綜合防治工作機制,建立慢性病監測與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水平,減少過早死亡和致殘,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水平。
“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是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探索和推廣的全科醫生服務模式。省衛生廳強調,在慢性病防治中,還可以中西醫并重,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和“治未病”的特點。衛生部門將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制度,適當增加基本藥物目錄中慢性病用藥品種,建立基本藥物短缺監測信息處理協同機制,完善安徽省基本藥物制度,確保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適宜的治療藥物;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嚴格審批慢性病防治藥品,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藥品安全。而省市縣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公立醫院,還將設置專門科室和人員,履行慢性病防治工作職責。(本報記者 付艷)